1992-2002年中国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评价——基于增长态归因矩阵的分析

来源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第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门的经济发展受部门自身的最终需求拉动,也受其他部门的最终需求影响。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结构性变动体现了这一时期该部门在国民经济系统中发展的竞争力强弱。 为测定国民经济系统中各部门的经济发展受最终需求拉动的影响及主要来源,本文将基于投入产出技术的原归因矩阵分离出增长态归因矩阵,给予其数学性质和经济含义,并根据增长态归因矩阵建立了基于最终需求拉动效应的部门发展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从1992-2002年中国三次产业的18个部门的计算结果来看,第二产业发展的竞争力优势地位显著,其中食品制造和烟草加工业、化学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4个部门发展的竞争力一直很强,农业较弱,第三产业的计算结果受资料限制有所偏差。应该说,利用增长态归因矩阵来衡量部门发展的竞争力,从而为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从1987年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开始,中国投入产出表编制工作开始规范化。2002年投入产出表是目前最近年份的基准年投入产出表,最新正在编制的则是2005年投入产出延长表。 本
更新投入产出(input-output,IO)表作为一种非调查技术一直受到普遍重视。已有的文献强调整合目标表的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保持初始表的原有结构。 本文提出添加保零约束
会议
本文首先编制了1997年和2002年中国细分社会核算矩阵(socialaccountingmatrix),然后在SAM更新的基础上,研究了1997-2002年期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通过更新不同SAM系数,研究了
会议
本文依据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金融部门的特殊现状,首先建立中国金融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并利用相关数据编制了1997年、2000年、2001年和2002年金融投入占用产出表。其
会议
增加值率是增加值占总投入的比重,是衡量投入产出效益的指标,研究增加值率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运用1990-200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定量分析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