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施膳”在中医药膳养生中的重要性

来源 :广州2014年中医药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xiaom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膳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将中药与食物相配伍,运用传统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加工方法,制成色、香、味、型俱佳的,具有保健和治疗作用的食品。使用药膳应遵循中医整体观念原则、辨证论治原则、中药合理配伍原则等,才能保证药膳安全、有效、合理的使用。“辨证施膳”是在辨证论治的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药膳应用整体性原则。药膳的设计根据就餐者的不同生理特点进行设计。总而言之,中医理论的精髓就是“辨证论治”,在治病如此,治未病亦是如此。在指导日常饮食调理、合理使用药膳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没有经过正确的“辨证”就无法正确去“施膳”。所以无论专业人士指导用膳还是患者自己选择,都要遵循“辨证施膳”这个原则。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养生与中医体质的关系,如果能有针对性的调理,则能更好的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药膳食疗养生的疗效确切,药食同调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将沈坚华老师对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型体质的食疗养生经验进行介绍。通过对药材食材灵活搭配,使汤方更贴合患者的体质,药膳不但疗效显著,还十分可口,易于被患者接受。
素食主要是指以水果、蔬菜、豆类、谷物、种子和坚果等植物类食品为主的饮食习惯。文章从中医的角度来浅析素食的优势与劣势。人们要保持充沛的精力,每天需要大量蛋白质和脂肪,而肉类之品恰恰补充了素食的这一不足。如长期单纯的素食,摄入蛋白质不足,既可使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比例紊乱,还可引起人体的负氮平衡,造成精神不振、记忆力下降、性功能和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代谢功能发生障碍,易感染疾病,使人早衰。合理
文章介绍了养生的概念和特点,并着重讨论了道家思想对于养生理论体系形成的影响。主要论述了“天人合一、法于阴阳”思想“清静无为”思想以及“内丹”理论对于养生气功的影响等道家理论对中医养生思想的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中风常见的病因有起居不慎,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或纵欲劳累等。须针对病因,从起居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情志调养以及中医调治等五个方面预防。因此,预防中风要关注中医养生,做到规律起居、戒烟限酒,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及调适心境,合理用药。如《黄帝内经一素问》所言“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本文从传统种植学与时间的关系上探讨推测植物性中药功效的思维模式。对于植物的生长特性中所经历的时间,可以尝试试用五运六气模式去计算,从而推测出中药的功效,达到执繁化简的效果。并对服用时间进行分析,从运气角度试着探寻中药药性及机理,有待临床验证。
中医养生在人类保健康复医学这一方面拥有了巨大的优势,而其中的情志调养尤其受到养生家的重视。文章介绍了情志养生的重要性,分析了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避免情志过激,以情胜情;顺时调神等进行中医情志养生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中医养生方法。情志养生作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一,在养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由情志、精神因素引起的疾病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情志养生必须重视。
文章介绍了情志与健康的关系,提出了注重情志养生,保持心身健康的原则,并分析了体质与情志养生的关系,总结了针对中医9种不同体质相对应的情志调摄建议。总之,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保健在养生防病中的作用,情志活动的失常,可以影响五脏功能,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生病变。如果能够注重情志养生,可以调心养性,做到心无杂念,乐观开朗,豁达宽宏,则脏腑和顺,气机调畅,因此达到祛病健康,达到心身健康的目地。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人们的养生保健密不可分,对于饮食的调摄在养生中至关重要。中医传统养生思想是祖国医学的瑰宝,而食疗则是在中医养生保健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千年食疗及食养实践所形成的大量的文献典籍,创制的经典食疗方法都为研究古代养生理论思想及完善现代保健理论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后人应该对其理论知识作进一步整理和深入研究,必将对养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治未病思想对于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思想对现代预防医学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常见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在高血压三级预防里,可以明确感受到张仲景的治未病思想。把张仲景的治未病及高血压三级预防紧密结合起来,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社区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医生的医疗质量。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除用药物外,还十分重视对患者自身调摄养护的指导,以配合治疗,共同求得临床疗效。从养生各个方面来进行调摄,包括情志调理、饮食宜忌、劳逸结合、顺应环境、保养肾精等方面。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相对来说是一个漫长过程,只要能坚持做到调畅情志、控制好饮食、坚持运动、顺应四季环境,很好地配合中医药辨治,就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