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肿瘤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来源 :第二届国际中西医结合、中医肿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pgis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晚期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探讨晚期肿瘤的姑息措施.方法:对102例晚期肿瘤死亡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直接死亡原因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晚期肿瘤患者直接死亡原因中:肿瘤合并症50%(51/102),包括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感染等;肿瘤恶液质27%(28/102);肿瘤急症18%(19/102);肿瘤治疗所引起的并发症死亡,占3%(4/102).结论:在晚期肿瘤治疗的同时,应该关注肿瘤合并症的处理.
其他文献
肿瘤功能影像指无创伤性的显示肿瘤的代谢、生化、生理、分子、基因型及表型特征。目前的功能显像技术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磁共振波谱(MRS)、光学成像等,也包括利用常规影像设备进行的功能显像,如CT灌注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超声造影成像,本文对功能影像技术进行了简介,阐述了功能影像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对功能影像用于肿瘤放疗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肝癌治疗的方法,有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微创治疗、介入治疗等。每一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如外科手术切除率仅10%~37%,单纯介入治疗大肝癌,肿瘤完全坏死率低,根治疗效不理想,需重复治疗,由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反复介入治疗常引起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氩氦刀冷冻与介入治疗联合,可以优势互补,提高疗效。本文介绍了609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
目的:转移淋巴结是影响恶性肿瘤分期、治疗、预后的重要因素,恶性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后残留淋巴结或新的转移淋巴结,往往治疗比较困难.本文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54例晚期肿瘤共67个病灶行经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肿瘤转移淋巴结.54例患者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33~77岁;中位年龄为54岁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许多国家均居恶性肿瘤之首。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我国每年新增肺癌死亡病例数将超过100万,患病人数将居世界之首。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患者就诊时80%已失去手术或综合根治治疗最佳时机。人类与肺癌抗争近一个世纪,然而,肺癌患者总的五年生存率在美国不到15%,我国则更低。我国在肺癌的研究方面无论是基础或临
现代精确放疗近年发展很快,是对常规放疗的挑战。如何用好新技术和新设备仍然有许多问题要进一步探讨。高度适形放疗技术依赖计算机的过程,包括TPS,摆位,放疗的实施,各种数学模式远用等等。这些进展很容易使我们接受这样的假定:新计算机操作的治疗计划的优化可以使靶区得到更好的剂量分佈;可以给治疗容积更好的剂量分布和减少正常组织的受量,可以提高治疗增益比(TGF);因而也就可以提高局控率和治愈率并有好的生活质
本文以益气养阴解毒方对非小细胞(NSCLC)患者免疫功能、血清VEGF、sCD44v6、CYFRA21-1的影响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为例,通过对90例患者分组治疗的办法,探讨了中医药在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文以北京市厂家三级甲等医院20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通过对这些患者的分组治疗,证明在提高肿瘤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较好的费用效果比、延长生存期和疾病进展时间的趋势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中药联合草酸铂+CF+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方法:5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分治疗组32例、对照组21例.结果:两组的稳定率(CR+PR+MR+SD)分别为93.75%、85.71%.并可减低血液高凝状态、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缓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益气活血法中药联合草酸铂+CF+5FU治疗晚期大肠癌有较好的疗效.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24例,以化疗+参芪扶正注射液,对照组40例,单纯化疗.各组均治疗2个疗程(6周).评估2组病人化疗结束后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结果:治疗组近期有效率46.8%,对照组近期有效率为4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骨髓抑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食欲、体重、体力劳动状况
治疗的目的就是要调节阴阳,使之归于平衡.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采用低创伤的手术治疗,配合必要的合理剂量的放化疗,并以平衡阴阳正邪为前提,在辩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建立新的平衡状态,最大限度地抑制肿瘤生长,同时保护机体的正气,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