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解读和应用DHI数据,提高牛群科学管理水平

来源 :中国奶业协会2009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chCon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性能测定(DHI)是各国现代奶牛业数字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它既能反映奶牛群体状况,又能了解奶牛个体情况。通过对大量DHI测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实现奶牛场管理的数字化和科学化,从而改变粗放型、经验型的管理模式,为此我国农业部每年都斥巨资在全国持续推动此项工作,已经取得巨大成效。本文从天津市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第十四牧场的实际出发,对DHI在牧场应用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求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其他文献
将异海松酸(纯度为95.1%)、光引发剂2959 以及溶剂四氢呋喃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涂膜于马口铁片上,再用UV 光固化机进行紫外光照射引发光固化反应,收集异海松酸UV固化产物.通过红外光谱、HPLC 和TLC探索研究了该产物的组成.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异海松酸环外乙烯基发生了反应,TLC 和HPLC 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中包含三组主要物质,还有少量未反应的原料,产物组分及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为配合科技入户工作,用地方黄牛作受体进行奶牛胚胎移植,先后两次对204头农户散养的地方黄牛母牛诱导同期发情处理,结果162头发情,同期发情率79.41%,黄体合格率62.34%(39/67)。对于黄体合格的101头母牛进行了奶牛冷冻胚胎移植,42头牛确定怀孕,移植妊振率41.58%.
2008年11月17日至2009年1月17日,笔者在加拿大FoundationSire种公牛站进行了两个月的技术培训,详细了解了该站种公牛冻精生产过程,本文将其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同期发情处理的目的是使母牛集中发情并排卵,以便于规模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和集约化生产。本文对母牛的同期发情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
提高奶牛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是每一个操作步骤都要科学、合理,而且要精心、细微、无误。本文介绍了笔者在长期胚胎移植工作中积累的几点体会。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奶牛子宫而使子宫粘膜发生粘液性脓性炎症,为奶牛产后或流产后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不仅影响奶牛正常的生理功能,还会导致奶牛长期不能正常怀孕,有时还会继发其他生殖器官的疾病造成终生难以受孕。笔者通过对行唐县各养殖小区内奶牛的调查发现,其中约有30%左右的奶牛患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炎,其发病率高的现象,且比较难以治愈,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为由于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的
在畜牧业生产中,奶牛通过本交和常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进行繁殖,通常后代总是遵循公母1:1的规律,始终保持平衡。然而,如何打破自然界的性比规律,人为获得理想的公母比例是当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细胞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新的高精密仪器的研制成功,为奶牛性别控制进入生产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从家畜性别决定生物学机制和奶
奶牛繁殖障碍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奶牛不能正常受孕的一种临床表现。主要因素有:饲料营养的不均衡、奶牛生殖系统疾病以及繁殖技术人员的操作失当等。因此,加强奶牛的选育,淘汰有不育隐患的种牛以及加强饲养和繁殖管理是防治奶牛繁殖障碍病的关键。奶牛繁殖障碍病是影响奶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繁殖障碍病可导致母牛产期推迟、产犊间隔延长、部分奶牛因长期不孕和最后遭到淘汰,给奶牛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奶牛繁殖
在奶牛生产中,常用的生殖激素有雌激素、孕激素、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前列腺素、催产素等,这些激素在奶牛的繁殖技术和治疗奶牛繁殖障碍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现进行综述。
国内消费者对乳制品加工企业诚信产生质疑,不断出现奶农倒奶杀牛现象,已经危及奶源安全,同时也给奶牛育种工作敲响了警钟。如何走中国特色的育种道路,让牛场也积极参与到育种工作中来,是今后相当时期应该首先重视的问题。基层奶牛场和散养奶农如何开展育种工作,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基层育种工作能够得到强化,让奶牛养殖者真正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