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交档案中霉菌的危害与防治

来源 :2017年全国青年档案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wl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和国家档案局的要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档案移交的规定,定期向有关的国家档案馆移交档案.由于移交档案单位档案保管条件各有差异,档案形成时间各有不同,移交的档案难免会有霉菌夹杂在档案装具或档案案卷之中,一旦进入档案库房,就会危及整个馆藏档案安全.因此,为防范移交档案中潜在霉菌对馆藏档案的危害,应采取安全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预防霉菌进入库房.
其他文献
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是"十三五"时期档案部门的重点工作.长春市档案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体系建设是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第一批计划项目.本文简要介绍了长春市档案馆馆藏国家重点档案文件级目录体系建设项目的政策背景和档案概况,在项目筹备阶段解决了明确项目任务目标、形成规章制度、确定流程和方法三个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尝试了纸质材料、电子表格、数据库三种著录方式,总结了阶段性成功经验.
移动数字终端模式为档案信息服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功能保障.相对于传统档案信息服务体系,移动数字终端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在流程架构和关系体系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向创新化、安全性、协同化、交互式转变.
档案编研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方式之一,也是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要实现档案编研创新,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编研体制是档案编研创新的前提.追踪现实与学术价值是档案编研创新的保障.档案编研创新需要注重编研成果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档案编研创新要重视档案编研成果的多途径传播,使编研成果为众人所知,进而实现档案利用效率最大化.
以上海市档案馆为例,对部分利用者违规使用手机等拍摄档案的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以进一步规范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本课题结合上海市档案馆相关工作现状,并参考其他国内外档案馆的相关实践,同时注重吸收相关领域理论研究成果与法律法规文献精神.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得知,由于前期文件具有形成时间跨度大、保存较分散和管理滞后等特点,其管理是行业内的一个难点,目前主要存在按件管理和立卷管理两种模式.为了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前期文件的管理,宝钢通过分析自身前期文件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制度和流程保障措施,提出了按盒管理的新的管理模式,显著提升了前期文件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笔者就对由清华大学清博指数提供数据支持的"档案微平台研究"所统计的2016年度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WCI指数百强榜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影响微信传播力指数的几大要素进行论证,提出了提升微信传播力的见解.
通过对1998年至2016年公开发表的研究数码照片档案的190篇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近20年来我国数码照片档案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在文献质量、研究内容、作者层次、社会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预测将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重点方向.
我国档案记忆研究主题丰富多样,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大胆开拓创新,不仅从古今、官民、学科、中外等理论层面进行互观,而且与城市、乡村、企业、高校记忆工程等实践层面进行互动,蕴含着关联感、能量感、空间感、诠释感等学术哲思.
国家重点档案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需永久保存的珍贵档案.充分认识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的重要性,统筹部署、合理安排、充分挖掘、专款专用是做好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关键.
与一般的国家和私人档案不同,孔府档案的内容和特点决定了其重要历史价值,但其作为国家文物的客观属性又限制了其传播和利用.只有依托数字化技术,才能打破制约孔府档案研究与传播的瓶颈,并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