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的水环境教育课程设计与实务--以台北市翡翠水库为例

来源 :全国自然教育网络,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基模、同化与调适、失衡与平衡等认知学习理论出发,配合十二年国教环境教育核心素养,融入水环境教育课程设计,并在台北市翡翠水库实践.首先,说明学习者在接受新知识、技能或展现新情意时,会如何进入旧经验的脉络而产生新的能力进而培养出新素养,作为解释在进行自然教育时以“认知、技能、情意”作为教学设计的目的为何.再则,以十二年国教环境教育核心素养为依归,作为水环境教育课程设计时教学内容与学生表现的主要取材.最后,利用台北市翡翠水库为例,以动手做、做中学为核心,规划出水库环境教育的课程架构包括水库生态、水库安全、水库历史、水力发电及水库操作管理五大主题,并以此针对不同年龄层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发展出相应的教案与搭配的教材与教具,说明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做法.
其他文献
京西稻是指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直接参与选拔、培育,种植在北京六郎庄、万泉庄、巴沟、西苑、北坞、功德寺、青龙桥等“三山五园”一带的水稻品牌,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贡稻.京西稻以御稻、紫金箍为代表品种,经过三代帝王的共同努力,使其得到广泛种植,并形成完整的种植体系.目前,京西稻恢复后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北坞公园(800亩)、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村(1500亩),以及六郎庄、海淀公园、稻香湖公园等地.
本文通过分析大运河遗产的活态特征,探讨活态遗产大运河的保护方法与利用路径,对活态遗产的保护利用提出共性的思考及建议,从而促进活态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
南京城墙作为文化遗产单位,将4月设为南京城墙“文物保护亲近月”,并于2016年4月举办首届“文物保护亲近月”活动,改变了以往单个活动“单打独斗”的形式,以月度为单位,开展多层次、多形态的系列活动,尝试建立起系统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本文主要以实践归纳理论,从设立的背景、活动开展的思路和实效等方面,阐述“文物保护亲近月”的设立如何引导公众更积极地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如何将文化遗产更好地融入现代
盐城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底蕴深厚、特色明显,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革命文化价值、审美文化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及经济价值.充分挖掘内涵,通过多种途径,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富有盐城特色的红色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以传承我党优良传统,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策略有: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研究与保护,通过培养一支人才队伍,与区域内其他特色文化资源有效整合,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创新红色文化遗产展
连云港市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成立于2011年7月,由连云港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成立,是一个协助市文保所开展文物保护、调查、宣传等活动的民间社团组织.经过近六年的发展,连云港市的文物保护志愿者队伍已经成长为一支可以独立开展文物巡视调查、遗址测绘、石刻拓片、文物背景研究等工作的综合性社团组织,成为连云港文保战线上的一支新生力量.
本文通过回顾常州近现代工业发展历程,分析了其遗产保存现状及现实矛盾,明确了常州工业遗产的价值,揭示了近现代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同时结合城市更新,提出了工业遗产抢救性保护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采访国内10~15个正在开展自然教育的生态农场/乡村的实践者,定性分析目前生态农业与乡村自然教育活动/课程开展的现状.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大部分开展生态农业与乡村自然教育的实践者在面临专业本土的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的时候遇到的最大困境与挑战包括三个方面:①如何将“生态农业”“乡村”作为元素,更好地去设计适合参与者体验的自然教育活动与课程;②面对不同的用户如何去设计精准的自然教育课程;③以农场/乡
在中国,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并存于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信息社会融合并济,儿童成长受电子产品、塑料产品、化学产品影响甚深,湖湘自然科普中心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有质量的陪伴,让孩子回归传统中国自然文化,培养孩子的自然素养,让孩子认识粮食、关爱土地、懂得感恩与敬畏.风孩子自然农夫项目源于《四千年农夫》一书,致力于陪伴城市孩子践行生态农业与自然生活,通过让孩子陪伴水稻生长全周期,认识传统农业与当代农民,通过
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她的教益无穷无尽.”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素材.农村的自然资源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具体生动的情感体验和教育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当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投入自然的怀抱,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和发
本文通过分析大陆自然教育近年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自然学校是大陆自然教育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其中,城市中的基地模式,即自然教育学校+配套标准化课程是最适合大陆城市自然教育的发展路径,而基于生态修复的基地模式自然教育,是城市自然教育与城市生态修复的理想结合,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