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内生链霉菌HG2393菌株发酵后的提取物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G2393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生物活性略高于乙醇提取物,其校正死亡率分别为45.40%和42.22%,但两者无显著差异。而对4龄幼虫的活性显著低于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6.73%和25.06%,两种提取物之间仍无显著差异。HG2393菌丝体乙醇粗提物对小菜蛾的作用方式包括拒食活性、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和毒杀作用等。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条件下,其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的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4824mg/L和25813mg/L,同时随着小菜蛾幼虫龄期的增加拒食作用降低,其拒食中浓度分别为15479mg/L和26379mg/L。取食经处理叶片的小菜蛾幼虫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处理后的幼虫化蛹率和羽化率显著降低。
其他文献
潘家口水库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是河北省最北部的飞蝗区.由于近几年连续干旱,上游给水量不足,库区水位已连续几年降到死水位以下,库滩脱水面积逐年加大,库区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造成飞蝗发生规律也有了变化,为此,本文论述了2000年以来潘家口库区东亚飞蝗发生规律及生活作了重新调查,对影响飞蝗发生的主导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
小麦黑胚病又称小麦子粒黑点病(black point of wheat),主要由链格孢(Alternaria)、离蠕孢(Bipolaris)和德氏霉(Drechlera)属真菌的一些种在小麦在灌浆期侵染,引起子粒胚部变黑的一类病害.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黑胚病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影响小麦子粒的外观品质,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对小麦品质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优质专用小麦的大力发展
本文通过网捕、田间调查等方法对木垒哈萨克自治县重要经济作物豌豆上发生的豌豆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豌豆象卵分布规律的研究,明确了豌豆象的卵主要集中在豌豆植株下部豆英上,其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分布。
采用低温处理方法评价了杂草稻落粒粳种子和苗期的耐冷潜力.浸种0~48h,落粒粳种子平均含水量为17.038%,显著低于栽培稻春江11的20.533%和赣早籼的20.180%,落粒粳颖壳具有比2种栽培稻更强的水分阻隔能力.在相同含水量条件下,经过低温-20℃处理3h和28℃条件下培养4d的落粒粳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春江11和赣早籼,落粒粳种子具有更强的耐冷(冻)能力。
为明确我国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结构,本实验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和PCR扩增对国内不同玉米种植区的13个亚洲玉米螟地理种群进行遗传差异分析,获得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差异和地理位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13个种群可划分为4大支,这为亚洲玉米螟区域性大发生原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对MODIS图像数据进行转换、地理校正和波段组合等处理后,得到不同时间序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然后在地面光谱测量基础上进行监督分类,得到河南省2005年小麦面积,和统计部门结果相比,误差为4.72%.小麦面积的提取对于小麦病虫害监测奠定了基础.
在15~30 ℃温度范围内测定了6个温度对小猿叶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最适生长发育温度为20~25 ℃.田间调查了小猿叶虫在大白菜上的种群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小猿叶虫世代重叠严重,危害最严重的是在4、5、6月.杂草碎米荠是小猿叶虫的重要中间寄主.另外还研究了15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对小猿叶虫成虫和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毒死蜱、锐
绿盲椿是为害冬枣的重要害虫,为有效防治冬枣绿盲椿,本项目选择了氟虫腈、硫双威、马拉硫磷、吡虫啉和啶虫脒等五种中低毒杀虫剂对绿盲椿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其对绿盲椿的LC分别为1.61μg/ml、5.21μg/ml、35.09μg/ml、26.44μg/ml和43.56μg/ml;进一步研究了测定了氟虫腈+马拉硫磷、吡虫啉+马拉硫磷的混用效果,结果显示,两种杀虫剂混用无增效作用。综合考虑杀虫剂对
源于中国特有的喜树的枝、叶和果的提取物──喜树碱对多种肿瘤相当有效,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大而不能直接应用于人类的抗癌药物,本项工作以喜树碱为原药,进行农用杀菌剂的开发与研究,室内盆栽的活体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喜树碱对水稻纹枯病、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均有较高的杀菌活性,LD和LD分别为41.964mg/L、40.495mg/L、27.489mg/L和756.776mg/L、247.026mg/L、341.8
经调查,针叶小爪螨是北京栗园主要的害螨,为害严重;而栗斑蚜、栗大蚜、桃蛀螟和栎掌舟蛾等是次要害虫,为害轻。为了创造不利于针叶小爪螨种群增长,而有利于它的天敌栗钝绥螨种群增长的田间小气候,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避免害螨对药剂产生抗药性,试验在栗园种植黑麦草来调控夏季树间气温和湿度。结果表明:与清耕法对照区相比,栗园种植黑麦草夏季可降低树间气温2.5~3.8℃,相对湿度可提高2.0%~5.3%。在清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