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特点(摘要)

来源 :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方法:对诊断明确的VD患者采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辨证量表》(SDSVD)进行基本证候诊断。结论: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和痪血阻络证是VD病的主要组成证候,说明肾精亏虚、痰浊阻窍和疲血阻络是VD的主要病机。气血亏虚证、肝阳上亢证、腑滞浊留证和火热内盛证发生概率虽然低于肾精亏虚证、疲血阻络证、痰浊阻窍证,但在证候组合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说明气血亏虚、肝阳上亢、腑滞浊留和火热内盛在VD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血栓性疾病中,血小板活化与血栓形成存在密切关系,血小板有三条活化途径,即花生四烯酸(AA)途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途径或称凝血酶途径。此外,血小板受Ca和cAMP等信号系统的调节,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通过影响这些环节发挥抑制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下面介绍有抗血小板聚集中药和方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的进展
中风病是致死率、致残率、复发率均高的疾病,对中风病急性期的研究和防治一直以来是中西医界重点研究的课题。近来现代医药研究人员对脑血管发病机制中炎症因素的作用有了充分的认识,从致炎因子的作用机制做了深入研究;同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对中风病急性期炎症反应的病机及治疗上也有着独特、系统的诠释。
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减少脑组织含水量,对抗脑损伤等功效。活血化瘀药对实验动物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研究已有较多报道,本文作一简要地介绍。大量动物实验表明,活血化瘀药对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确切。活血化瘀药可以改善脑组织能量代谢,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具有钙离子拮抗剂样作用和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加快脑组织损伤修复及改善脑
IMBs是随着新的影像技术的广泛使用而逐渐被人们发现的一种微小血管病变,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尚在探讨之中。但现有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对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出血性卒中再出血的发生有预测价值,对卒中患者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其本身可引起临床症状的发现进一步拓宽了临床诊断的思维域。确切的临床应用尚需大规模的病例检测结果分析来进一步证实。本文简要地介绍了IMBs及其临床应用情况。
多梗塞性痴呆可与脑动脉硬化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互称,系在脑动脉硬化基础上,多次发作脑梗死造成的累积性脑组织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所致。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10%患有痴呆,其中MID占痴呆总数的80%。MID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工作与生活,是当前老年医学、精神医学及神经医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将94年以来中医药治疗MID的概况作一综述。
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舌象与血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利用微观辨证理论知识提高舌诊在急性期脑出血辨证中的作用以及阐明舌象和血液流变学在脑出血诊疗中的临床价值。
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流变学指标变化与中医证候等的关系,本文选88例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的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全血还原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同时利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血液流同时利用望、闻、问、切四诊收集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辩证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为了解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流变学指标在脑出血诊疗方面的临床价值。本文选88例符合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病人,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高、中、低切)、全血还原粘度(高、中、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从性别、有无合并高血压、有无合并脑梗死、出血量、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分组分析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脑出血早期存在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偏低,但也存在凝血系
为了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舌象变化情况,提高舌诊在脑出血急性期辨证中的作用。本文选88例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在入院后24小时内观察其舌色、舌苔,从性别、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中经络与中脏腑、中医辨证分型等分组分析舌象变化。研究表明,脑出血急性期舌色多见红、紫、暗,舌苔多见黄、腻苔,舌色变化与中医辩证、病情有一定相关性,能反映中风的病理变化,是辨证的参考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VMCI患者66例,测定其空腹血浆总Hcy浓度与对照组比较。结果:VMCI组空腹血浆总Hcy浓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cy水平与VMCI呈正相关。结论:Hcy是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