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课程-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来源 :第二十五届全国研究生院工科研究生教育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培养应用型研究生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重点之一.实践课程教学是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一个有效方法.首先分析了在我国高校研究生开设实践课程的必要性;然后以承担的研究生《遥感系统信息处理仿真与实现》实践课程为案例,提出了课程的教学方案和对学生的培养方法;并分析了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其他文献
武夷山市实验幼儿园座落在闻名遐迩的世界"双世遗"遗产地武夷山下,是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依托"双世遗"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内涵,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围绕"传承武夷文化、立德树人"两条主线,以创建"武夷娃"课程为主轴,形成"特色环境、特色课程、特色评价"的园本课程.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阐述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电子科技大学分阶段实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措施.
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是人才强校战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是立足长远、致力于培养一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拔尖创新人才;是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续深入开展公派研究生项目,对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逐渐被较多工科院校采用和推广.该培养模式具有校企"两个培养主体"、"两个培养阶段"、"双导师制"等特点,存在着合作机制不完善,课程体系不适应培养要求,企业导师队伍薄弱,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影响、制约学位论文质量提高的瓶颈问题,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韵深本文分析探讨了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联合培养基地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建立方式和管理体制等内容,提出了若干思考与建议.
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研究生考试命题应当有利于选拔具有创新能力强,创新潜力大的学生,应当保证命题人员的广泛代表性,合理设置考试科目,改革考试内容,科学命题,要把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要注意考查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我国学位条例制定于1980年,距今已有三十年.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生培养种类的多元化,必须对学位条件进行修改,尤其是硕士学位研究生.通过分析美国、英国研究生学位授予和质量控制制度,提出了我国硕士学位授予改革的建议.认为随着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改革,必须改变只重视科学学位,不重视工程素质;只重视学位论文,不重视基础知识;只重视考试成绩,不重视综合素质的现状.为硕士研究生
以管理创新理论为基本分析框架,针对研究生学籍管理问题,从管理创新的五个方面:思想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组织结构的创新,管理具体技术方法上的创新以及管理人员的创新入手进行分析,分别提出具体的创新措施对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加以改进和完善.
针对研究生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科研究生实践类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国际先进的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和理念以及自身教学实践的需要,提出将基于问题的(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工科研究生实践类课程中的教学改革模式,着重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研究生动手解决实际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本文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的教学现状,对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以适应研究生分类培养的目标,并突出机械工程学科特色.新课程体系精简了原课程体系中的平行内容部分和软件应用部分,大幅增加了机械系统特色内容,并分别针对学术性研究生和应用型研究生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