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侦查权的优化配置--以规范和加强监督制约为导向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fhm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我国侦查权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阐述了优化侦查权的基本理念,以及作者对侦查权优化配置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从控审职能的实质分离,侦查权的司法控制,检警关系之调整,审级制度之重构四个方面入手探讨刑事诉讼中的分工问题。
本文从扩大辩护律师权利的角度,就侦查阶段律师与犯罪嫌疑人的会见交流权、调查取证权以及侦查讯问时的在场权三个疑难问题,结合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新律师法的有关规定,略陈管见。
本文将立足于刑事诉权理论的视角试探性地对检察权的性质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检察权的职权配置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对量刑公正的真正含义做了全面解读,重点对量刑失衡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量刑程序的重构提出了几点设想。
本文拟对司法令状制度的控权功能,审查程序,运行效果,及经验比较四方面进行考察,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证检察机关行使司法令状审查权的正当性。
本文拟就当前检察权在刑事二审程序运行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从检察权科学、公正配置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一,检察机关派员出席二审法庭的检察人员对于原审检察机关的漏抗问题往往积极地提出并要求二审法院加以纠正。第二,检察机关派员出席二审上诉法庭的检察人员,对于上诉人提出的正确的上诉意见和理由是否应当表示支持,在认识上和具体做法上分歧较大,有相当一部分人往往消极地不愿公开表示支持。
笔者试从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沿革及与西方国家检察制度比较,着眼本国现行国家宪政制度和国情,对中国检察权的性质、地位及其在具体职权上的配置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对检察权的性质与法律监督权存在的功能性冲突,检察机关权力过大,控、辨、审关系失衡,以法律监督权为核心配置的警检关系混乱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的检察制度改革道路提出了建议。
本文重点对抗诉权受制于起诉权的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阐述了第二审程序中检察机关的诉讼地位及其法律职责。
本文介绍了刑事执行权的概念,刑事执行基本性质的研究现状。本文对刑事执行权性质进行了新的探讨,并从基本性质出发,讨论了刑事执行权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