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lO2/TiO2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应用化学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fla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以硝酸铝、硝酸铜为铝源和铜源,以柠檬酸为络合剂,以无水乙醇或水为溶剂,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p-型CuAlO2纳米材料.然后采用液相沉淀复合法,将CuAlO2纳米粉体分散在钛酸丁酯(TBOT)的乙醇溶液中,通过控制TBOT的水解使TiO,沉积在CuAlO2,颗粒表面,制备得到CuAlO2/TiO2纳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紫外一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所得样品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表征.以次甲基蓝(MB)溶液为模拟废水,对样品的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的CuAlO2中含有微量的CuAl2O4杂质,但颗粒较小;以水为溶剂制备的CuAlO2中含有较多的CuO杂质,而且颗粒较大,但形貌较规则.CuAlO2与TiO2的复合能显著提高光催化降解性能,其中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的CuAlO2的与TiO2复合后具有最佳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样品重复使用6次,其催化性能仍保持在95%左右.
其他文献
会议
以自制的多苯环双氟单体,及商品化的双氟和双酚单体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含有多苯环侧基的聚芳醚材料;然后以氯磺酸为磺化试剂将磺酸基团引入侧链的苯环,得到局部磺化聚芳醚材料( SPAE)。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磺化聚芳醚膜材料。此类具备特殊结构聚芳醚膜展示了良好的质子传导性能及优异的尺寸稳定性,这归结于其优异的相分离形态。综上此类材料是一类非常有应用前景的质子交换膜材料。
会议
目前全国有300余所学校设置应用化学专业,然而,应用化学专业缺乏大家公认的基本特征,一些学校办的还是纯化学、而另一些学校办的是化工或是轻工。我国高校培养机制理工融合不足及由此引起的学生能力和优势单一的倾向,已明显制约学生全面发挥创新思维,限制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北京化工大学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和企业创新对应用化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发挥理工同校、化学化工同强的优势,构建了理工融合的
会议
纳米粒子因其特殊的微观结构表现出独特的光、电、磁和化学特性.通过合理控制其尺寸、维度、载体,得到不同性能的贵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可作为介电材料、电极材料、磁存储材料及高效催化剂[1],在基础学科和工业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相较于传统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辐射法不需要使用有毒的还原剂,且在室温下就能将金属离子快速还原,是一种环境友好,条件温和的高效制备方法[2].本论文中我们采用γ
由La2( Zr0.7Ce0.3)2O7(LZ7C3)和Eu3+掺杂的8YSZ( 8YSZ∶Eu)组成的双陶瓷层(DCL)热障涂层( TBCs)通过大气等离子喷涂(APS)方法制备.并且对于此涂层样品进行了热循环实验.在此涂层样品热循环过程中,由于L27C3外层脱落而暴露的8YSZ∶Eu亚层可以再紫外灯(254 nm)照射下产生可见的红色荧光,从而简单有效的指示了L27C3外层脱落的位置和整个涂层
通过热压成型技术制备聚偏氟乙烯( PVDF)/纳米石墨微片(GNS)、聚偏氟乙烯/酸化纳米石墨微片( AGS)、聚偏氟乙烯/铜酞菁(CuPc)/酸化酸化石墨微片复合材料.通过酸化处理以及铜酞菁的加入,使得纳米石墨微片在聚偏氟乙烯基体的分散度呈现出以下趋势:PVDF/CuPc/AGS> PVDF/AGS> PVDF/GNS.由于纳米石墨微片良好的分散性以及铜酞菁( CuPc)电子屏障效应使得PVDF
近年来,介晶由于其不同于单晶及多晶的特殊结构和独特性质受到人们的亲睐.本文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大规模制备得到沿[001]方向生长的锭子状锐钛矿Ti01介晶.使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样品的结构、形貌、组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02样品为单一锐钛矿相,结晶性较好.同时,所制备的Ti02介晶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TEM显示样品为均匀的
目前,粉末搪塑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制造汽车仪表板表皮.本文以目前作为多种中高档汽车仪表板表皮原料的两种聚氯乙烯搪塑粉(分别标记为MTI和MT2)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两种搪塑粉塑化加工的温度敏感性.首先采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在低转速、不同温度下(120℃,140℃,160℃,180℃,200℃,220℃,240℃)两种聚氯乙烯搪塑粉的塑化性能,然后采用SR2-400C型熔体流动速率测定仪,依据标准C
利用荧光法对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转换分子ATP进行检测,通过将2-苯基苯并咪唑-5 -磺酸(PBSA)阴离子和表面活性剂1-癸烷磺酸钠( DES)作为客体分子引入LDHs主体层板,优化了客体分子发光性能,同时实现了PBSA热稳定性的提高。利用溶剂蒸发法制备了PBSA-DES/LDH( 15%)复合薄膜并应用于模拟生理条件下的ATP溶液的浓度检测,有望将其应用于ATP荧光响应探针等方面。
利用大鼠肠内菌对制川乌中二萜类生物碱进行代谢,研究二萜类生物碱在体外经肠内菌代谢后的变化。采用实时直接分析质谱(DART-MS)对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从制川乌提取物的大鼠肠内菌培养物中检测到4个代谢产物,即8-丁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8-戊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8-己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8-苯丙酰-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结果表明,制川乌中二萜类生物碱可被大鼠肠内菌代谢,发生脱乙酰基以及酯化反应产生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