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术丸抗幽门结扎型溃疡的机理探讨

来源 :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在前期枳术丸有关研究基础上,初步探讨枳术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机理。方法与结果:采用幽门结扎法溃疡模型,观察大鼠的胃液量、胃液酸度、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胃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枳术丸对幽门结扎型溃疡模型大鼠的胃液量和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胃蛋白酶活性降低(与模型组相比P<0.01),NO含量升高(与模型组相比P<0.01),SOD、MD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均P<0.01)。说明,枳术丸抗胃溃疡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胃粘膜保护因子NO的合成和释放,来增强胃粘膜防御能力;通过提高胃粘膜抵抗氧自由基能力,降低胃蛋白酶活性来减轻胃粘膜的损伤。
其他文献
目的:确定健康受试者对单次和多次口服布格呋喃胶囊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分为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两组,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纳入36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6个剂量组:15,30,45,60,75和90 mg组,其中包括安慰剂6名。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服用布格呋喃胶囊25 mg,tid,观察9 d。两组的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心电图
目的:以帕罗西汀为对照,评价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方法,244例患者纳入研究,度洛西汀组121例(60mg·d-1),帕罗西汀组123例(20 mg·d-1),疗程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17项作为主要疗效评价指标。  结果:度洛西汀组与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1.1%和71.5%(P>0.05)。度洛西汀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75.0%)高于
近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正越来越严重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为了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抗真菌药物也在不断发展,从经典的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到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唑类药物和最新上市的棘白菌素类药物。由于这些抗真菌药物在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和合并用药的影响,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很大。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与疗效具有显著相关性;
目的:开发临床用药电子监察系统,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依托医院运行的医疗管理系统(HIS),根据临床药学合理用药评价实际工作,利用信息技术设计相应软件。  结果:开发了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时警示、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基本药物使用监控、处方限量限品种监控、药品三双监控、处方质量监控等6大监控功能,初步建立了临床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实现了对全部医生处方的可查、可控、可点评。  结论:临床用药电子监察系统
目的:通过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随行的质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确保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测定结果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全血中他克莫司低、高质控样品浓度,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进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进行的质控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控”,低浓度质控结果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测定数据之间有差异(P<0.05),而高浓度质控结果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nlg reactions,ADRs)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不仅损害国民健康而且对社会经济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而如何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众多,如药物、环境、机体、用药和其他因素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药物遗传靶标的不断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遗传因素已成为研究药物不良反应的一个全新领域。本文主要阐述遗传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高等中医教育表现出其独特的全球化发展优势,这一现象有其自身的历史成因及其学术特征。实现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关键在于建立全球中医药教育基本标准、推进中医药教育与文化传播的融合。高等中医药院校不仅要立足国内,培养胜任高等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推广的高水平人才,而且要加强与国外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深入广泛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本文首先讨论心理护理对各科护理人员的基本要求,然后具体各述对急慢性病人的心理护理、对妇产科的心理护理以及对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旨在引起对心理护理的重视,促进心理护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小鼠Lewis肺癌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Lewis肺癌模型,将实验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不同剂量苦参碱(Matrine)组、环磷酰胺(CTX)组,计算原发瘤抑制率及肺转移数;采用Westernblot检测原发瘤组织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应用苦参碱各剂量组,小鼠原发瘤抑制率、肺转移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日久致肾小球弥漫性硬化的特异性肾损害,是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DN早期肾脏病理尚可逆转,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延缓甚至阻止DN的进展,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血癖浊毒阻滞脉络是其主要机制且贯穿始终,针对其病机我们采用自拟益肾活血通络饮辨治32例,取得了较为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治疗方法;3.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