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前瞻性应用研究

来源 :2012全国普通外科新理念新技术研讨会暨海南省医学会第15届外科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yi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应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优越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围手术期FTS治疗(FTS组)58例,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58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道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离床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FTS组比传统方法组术后离床时间、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P<0.05),并且缩短了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且未增加并发症及再入院率。结论:FTS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应用是安全、经济、有效和可靠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精细肝脏外科理念治疗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行肝切除的52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细肝切除术23例,传统肝切除术29例。结果:5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顺利康复,术中及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精细肝切除术组与传统肝切除术组相比,手术时间延长[(128.0±25.7)min vs (100.9±20.4)min,P<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患者行腹腔镜射频消融(LRF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2月,行LRFA患者8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5~74岁,平均(64.00±7.40)岁,共9个瘤体,肿瘤均位于肝脏表面、肝左外叶、近膈顶或邻近胆囊等空腔脏器.肝功能均为Child A或Child B。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RFA,均未中转开腹,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肝部分切除在中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36例因肝细胞性肝癌收住本科的病例,采用射频消融联合肝部分切除17例(试验组),单纯手术切除19例(对照组),术前采用肝功能Child评分标准、吲哚菁绿排泄试验(ICG)等方法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估,术后7天结合肝功能各项指标对进期并发症进行评价,术后4周以AFP、增强CT、超声造影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15min滞留率(ICG R15)在评估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行肝部分切除术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术中是否阻断第一肝门随机分为阻断组(23例)和未阻断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R15、术中R15),术前及术中吲哚菁绿15 min滞留率的变化(△R1
目的:探讨精细肝切除在转移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46例转移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传统肝切除组27例和精细肝切除组19例。传统肝切除组:术前常规血检,结合吲哚菁绿排泄试验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同时应用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双期增强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情况,应用钳夹法切除肿瘤组织。精细肝切除组:除传统肝切除组检查方
目的:探讨肿瘤位于7或8段的肝癌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切除的14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0例,女性29例;年龄19~75岁,平均53.1岁。肿瘤位于7或8段或并存于其他肝段53例(7、8段组);肿瘤位于其他肝段96例(非7、8段组)。比较7、8段组与非7、8段组手术切除后的效果。结果:7、8段组肝癌在切除时完全翻转右半肝,非7、8段组肝癌切
目的:总结以解剖性肝切除为基础的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恶性肿瘤的应用体会。方法: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本科以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密的手术方案和精良的术后管理为前提,实施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治疗肝胆恶性肿瘤24例,达到了精准肝切除目的和效果。术前进行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肝脏血管情况及预留肝脏体积等的综合评估。全部病例行解剖性肝切除,肝切除在利用普通电刀,血管钳钳夹和钛夹法的情况下完成,部分病例运用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肝切除在肝肿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期间本科为30例肝肿瘤患者施行完全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30例,28例患者手术获得成功,包括肝血管瘤3例,肝炎性假瘤1例、原发性肝癌24例。腹腔镜肝切除包括左外叶切除(Ⅱ+Ⅲ段)12例、左半肝切除(Iva,Ⅳb段)2例,Ⅴ~Ⅶ段部分肝切除14例;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近3年择期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76例,比较肝切除组、非肝切除组的术后近期残石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术后远期疗效。结果:肝切除组术后近期残石率、术后远期疗效均优于其他非肝切除术组,但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仍有重要补充作用,但应严格控制其适应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的优势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8月用超声刀直接切断胆囊动脉及剥离胆囊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15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45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0~15mL,平均5.5mL,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1~3d出院。结论:应用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减少出血、降低手术难度和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