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本在地方性形成中的机制和作用--对近年文化地理学核心刊物中相关文章的梳理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文化地理学是英国一批文化地理学者在1980年代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它与传统文化地理学有所不同,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关注电影、文学作品、绘画等文本材料所再现的地方性研究。近年在英美地理学界文化地理学的核心刊物中,有许多文章研究由文本再现出的地方性。地方性是文化地理学最主要的研究议题,它是文化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地理学分支结合的关键点。本文对这些文章进行梳理,旨在归纳出文本在文本再现地方性的机制和在地方性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本文的结论有三:第一,文本可以通过再现三种内容来建构地方性:当地的景观、日常生活实践和业已消失的文化。第二,文本再现地方性的机制多来自人们的意识形态需要,"我"与"他者"的精神诉求不同,再现的地方性也不同;第三,文本的再现对地方性既会有强化作用,也会有削弱作用。文本通过凝练地方景观的文化意义,提升日常生活世界的价值,梳理纷杂事象的逻辑等方式,加强一个地方的地方性。尊重历史(小说《龙须沟》之例)、尊重地方性主体(北爱尔兰诗歌之例)、追求人性向善向上的地方性(意大利彭丁沼地电影之例)都会起到强化作用。相反,破坏地方原真性(多伦多老酿酒厂电影之例)、站在他者好恶立场上选择性地再现地方(蒙古国游记之例)都会削弱地方性。本文延伸出一个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在地方性的形成中,文本的作用是或缺的,还是必须的。如果是必须的,那么文化地理学者则必须研究文本中再现的地方性。
其他文献
为深入理解变质流体成矿过程,本文首次将变质岩与热液流体的热力学模拟相结合,定量考察变质脱水过程中S、Au、Cu、Pb、Zn的萃取过程。
2010年对库布齐沙漠南缘抛物线沙丘上的油蒿灌丛及灌丛沙堆做了尺度测量,同时在2007和2010年的两期卫星影像上获取沙丘尺度及油蒿动态变化的数据.2007~2010年沙丘面积增长了4613m2,增长率为10.5%.沙丘外边界、脊线和迎风坡脚均有延展,各自的最大延展距离在10~45m间,主要为顺风向外移.油蒿灌丛分布在抛物线沙丘两翼间的平坦区、丘脊及背风坡上,其生长和衰亡与沙丘两翼南北向的外扩及弧
上世纪90年代的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强调根植性,主要关注本地联系,进入新千年后研究者开始关注集群的外部联系,但是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后来巴特尔等人等提出了"本地传言-全球通道,(local buzz-global pipeline)概念试图去平衡知识创造过程中的本地互动与全球联系的关系,尽管随后出现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对知识生产与传播过程中的"全球-本地
随着地域分工和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产业空间集聚已经成为区域产业组织的重要形式,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特殊行业,金融业的空间集聚有诸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特征,一方面其表现出更高程度的空间集聚和空间惰性,另一方面空间集聚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往往伴随着负面效应,其中金融地理排斥居突出地位.基于泰尔指数和地图分析技术对河南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空间发展的分析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以来河南经济快速发展,在总
会议
研究污染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分布对实现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采用1997年-2009年广东省21个市统计数据探究广东省污染密集型产业时空分布变迁规律,发现其呈现"平稳-快速-趋缓"的时间发展态势和"分散-集中-分散"的空间发展态势,并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发现高人力资本、产业集聚、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大,国有资产投入的影响较为恒定,FDI投资与出口贸易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
产业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及产物和城市空间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界高度关注。梳理文献发现产业区研究主要集中在本质探究、形成机理、演化时间过程及未来趋向等方面,然现有研究存在如下问题:①未能形成产业区演化研究的理论框架;②研究视角虽较为多元,但大都孤立地讨论产业区演化,研究思路过于追求学科特色而缺乏综合性研究逻辑,无法将其嵌入城
以全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十年间(2000.5.5-2011.5.11)主题为"广交会"检索的4333条新闻报道为研究文本,通过传播学中内容分析法建构分析类目,在对新闻内容进行计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广交会影响力指数方程.统计内容包括新闻时间、所属届数与期数、报道的区域、报纸所在地、议题的选择、报道对象、消息的来源、报道的体裁、版面,并对类目编码进行信度检测.研究探讨报纸媒体在时间区间内对广交会报
本研究分析了灾害对经济影响的类型,并对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进行了总结.应用适合区域的投入产出ARIO(Adaptive Regional Input-Output)模型,对1998年湖南省洪涝灾害的经济影响做了初步评估,对灾后的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下降,以及对研究区灾后的恢复重建时间进行了估计.通过计算,得出在1998年洪涝灾害中湖南省的间接经济损失为528.53亿元,超过直接经济损失的15%,部
中部地区要实现快速崛起,必然要解决好能源问题。能源短缺、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能源低效利用将直接制约中部省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安全。本文利用全国及中部各省2009年能源消费数据,借鉴信息熵思想和四象限交叉分析原理,并通过改进熵权TOPSIS法,从各省能源消费的经济效率、抗风险性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对全国视野下中部地区能源消费的省域差异分别进行了指标分析、交叉分析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中部六省
本文以1995年至2008年为研究时段,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空间俱乐部趋同进行了识别和检验,发现在HH组和LL组中存在空间俱乐部趋同,按照空间趋同俱乐部形成的特征、条件以及我国的特色构建了影响因子筛选框架,依据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和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对珠三角和长三角空间俱乐部趋同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筛选,并把各空间趋同俱乐部筛选出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引入固定效应的空间滞后模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