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类复合膜耐氯性标准评价方法研究

来源 :第九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na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酰胺类复合膜因其脱盐率高、水通量大、操作压力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聚酰胺类复合膜较差的耐氯性受到人们长期地关注.所以,制定一种聚酰胺类复合膜耐氯性标准评价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本文对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耐氯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面水接触角等对聚酰胺复合层氯化前后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膜表面会遭受到活性氯攻击,随着氯化时间的增加,膜表面氯元素的含量也逐渐增加,从0%增加到2.8%;膜表面由平整到出现明显缺陷甚至断层.其次,通过结合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测试的实用性进行在线膜性能测试,确定了耐氯性评价用标准测试液,即4000 ppm NaClO水溶液(25℃,pH=7);建立了耐氯性标准评价方法,即先用标准测试液浸泡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然后测试其截留性能衰减量,得到截留性能衰减至需要更换时的静态浸泡时长,进而得到膜的耐氯性,再采用等效时长的方法将膜的耐氯性转换为实际应用中膜的最低使用年限.本研究为目前国内聚酰胺类复合膜耐氯性评价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对聚酰胺复合膜耐氯性的机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实验将5-磺基水杨酸(5SA)和5-磺酸-2-氨基苯甲酸(5SAA)分别与己内酰胺熔融共聚,合成了系列带有磺酸基团的聚酰胺6(SPA6和SPAmine6),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扫描分析(DSC)及热重分析(TGA)对两种样品的理化性能进行了初步表征.通过浸没沉淀法,分别制备了两种材料的平板膜,通过ATR-IR考察了膜表面的化学结构,以扫描电镜(SEM)观察了膜
氮化硼因具有高导热率和电绝缘性而作为一种新型填料被用于换热工业和电子封装领域.由于氮化硼具有高长径比和热各向异性,氮化硼/聚偏氟乙烯复合膜的导热率很大程度上依赖氮化硼在聚偏氟乙烯中的取向.本文中,利用电荷吸引原理制备出稳定的四氧化三铁磁性氮化硼,并以磁场导向制备出定向氮化硼/聚偏氟乙烯复合膜.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磁性测试对磁性氮化硼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铁均匀附着在氮化硼上,磁性氮化硼具
本文采用间歇式紫外辐照法,以聚砜和聚丙烯中空纤维膜为探针,以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研究光敏剂对膜表面紫外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 表明,光敏剂存在与否对膜表面结构有较大影响。无光敏剂时,经紫外辐照后聚砜中空纤维膜表面虽有亲水性单体成功接枝,但聚砜膜基体结构受到损伤,表面孔结构增大,改性膜的截留率降低,而聚丙烯膜表面基本没有发现单体的接枝;存在光敏剂时,紫外辐照后,聚砜和聚丙烯中
与有机膜相比,陶瓷膜具有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领域里涉及蛋白质分离纯化的过程。但是在膜分离蛋白质的过程中,蛋白质分子容易吸附在膜表面和孔道内壁,由此引发的膜污染会导致膜渗透通量的严重衰减,将缩短膜的使用寿命。因此,实现膜污染的有效控制成为促进膜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应用领域发展的重要课题。为了减弱蛋白与膜表面的作用力,本文采用环境友好的两步表面接枝法,首先采用硅
由于微米、纳米级高度规整的多孔结构薄膜具有独特的优点,因此在化学、生物学、功能材料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科学价值.醋酸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纤维素的衍生物,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的生物材料.通过水滴模板法成功在玻璃基板上制备出三醋酸纤维素(CTA)的蜂窝状多孔膜,并考察了溶剂、浓度、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改变对蜂窝状多孔膜的形貌以及孔径的影响.溶剂的选择要参考其与聚合物
近年来环糊精在膜材料的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分离膜中。本文简单介绍了环糊精的结构性质,综述了环糊精在渗透汽化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气体分离膜等分离膜中的应用现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采用氯磺酸磺化的方法将聚苯胺(PANI)磺化,得到稳定的磺化聚苯胺(SPANI)分散液。通过喷墨打印技术将SPANI稳定涂敷在聚碳酸酯(PC)微孔膜表面,制备出一种具有良好亲水性和抗膜污染性能的复合膜。通过改变打印次数,可以调控SPANI的涂敷量。采用SEM、XPS、FTIR和静态接触角测试等方法对复合膜的表面物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不同SAPNI负载量对复合膜过滤性、亲水性和抗污染性的影响。研究表
本文通过简单的自由基聚合反应将全氟己基乙基丙烯酸酯(PFHEA)与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共聚合成两亲性磺酸型大分子乳化剂并乳化制得含氟乳液.在化学组成,乳化性质及乳液性状等方面考察了大分子乳化剂及不同乳化剂浓度对合成乳液的影响并与常用的阴离子非离子复配型乳化剂进行对比.然后采用接触角,表面能及XPS分析对含氟乳液涂覆表面的疏水性能进行评价.当大分子乳化剂
采用一种名为界面聚合辅助浸渍涂晶(IPDC)的新型涂晶方法在平均孔径为1μm的粗制中空纤维陶瓷基底上直接涂附150 nm的NaA分子筛晶种.该方法将界面聚合技术引入到传统的浸渍涂晶法(DC)中,所生成的聚酰胺层可高效、快速的将晶种锁定在水、油相相接触的位置从而防止其向底膜孔道内部进一步渗入,另外由于界面聚合自终止的特点,该聚合物层的厚度在100 nm以内,不会像普通的粘结剂那样包埋住晶体并造成过大
渗透汽化在解决许多分离难题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有机溶剂脱水方面应用潜力巨大,其中发展渗透汽化膜材料是这项技术工业应用的核心和关键.在渗透汽化的实际应用中,酯化反应脱水、乙酸脱水以及生物乙醇脱水体系中存在的有机酸会破坏膜的结构进而影响渗透汽化膜的性能,因此制备一种具有耐酸性的渗透汽化膜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正压层层吸附(LbL)技术在聚丙烯腈基底上制备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