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安徽省中医院HIS4238份病历探讨中医药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处方模式

来源 :第三届全国新安医学流派专题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p9904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对安徽省中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风湿病科临床数据中药背后隐含的方剂模式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配伍模式或规律. 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安徽省中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5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活动期RA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IBM SPSS Clementine14.2软件Apriori模块、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中药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与实验室指标分析. 结果:共有4238份住院病历及3881份中药处方被纳入研究,主要分析结果如下:(1)寒性与温性、味苦和味甘、以及归脾(胃)经的中药使用最为频繁;(2)健脾化湿药(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泽泻;补虚药甘草、山药、黄芪、白术;理气药陈皮;消食药麦芽;化痰药半夏)使用最为频繁,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也较为常用;(3)关联规则发现最常用的三个药对为桃仁与红花、白花蛇舌草与蒲公英、泽泻与茯苓;(4)聚类分析得出桃仁、红花,茯苓、陈皮,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白术、黄芪等9组药物组合体;(5)实验组治疗后RF、Hs-CRP、ESR、C3、C4、CCP-AB、IgG、IgA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SO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S).治疗后,实验组ESR、C3、IgG、IgA与对照组差值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黄芩、茯苓和RF降低关联度较高;半夏分别与豨莶草、泽泻和ESR、Hs-CRP降低关联度较高;蒲公英、山药和C3降低关联度较高;杜仲分别与威灵仙、山药和IGA、IGG降低关联度较高. 结论:本研究解析了本院风湿病科RA的辨治与脾之间有密切关系.这些处方重点为具有健脾化湿(利水渗湿药、补虚药、理气药、消食药、化痰药)作用的中药,其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同时,与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的配伍是处方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临证指南医案》中叶天士治疗咳嗽医案方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为临床治疗咳嗽提供组方依据和思路.方法:收集新安医家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治疗咳嗽的医案共247篇,利用Excel2016建立药物、症状数据库,药物180味.采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在SPSS22.0和SPSS Moderler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药物频数分析得出王氏治
目的:利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探讨新安“王氏内科”治疗咳嗽的药-症,探讨新安“王氏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咳嗽的诊治规律.方法:收集新安“王氏内科”王任之、王仲奇、王乐匋治疗咳嗽的医案共234篇,利用Excel2016建立药物、症状数据库,共收集症状174个,药物229味.采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在SPSS Moderler18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药物频数分析得出王氏治疗咳
目的:探究《王仲奇医案》中轻宣治咳的用药特色.方法:对王仲奇治疗咳嗽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频数分析结果表明:茯苓的使用频数居首位,其次为杏仁、薏苡仁、石斛、紫菀、款冬花、橘红、桑叶、白前等.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茯苓、薏苡仁、白术,谷芽、甘草聚为一类,鹅管石、石斛聚为一类,白芍聚为一类,续断聚为一类,蛤壳、枇杷叶、射干、川贝母、桑白皮、桑叶聚为一类,紫菀、白前、款冬花、紫苏子、化橘红、远
目的:探究《王任之医案》中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王任之治疗不寐的医案,用Microsoft Excel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应用SPSS Statistics17.0对其用药进行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首乌藤、合欢花、酸枣仁、龙齿聚为一类,其功能养心、重镇安神;茯神、柏子仁聚为一类,其功能健脾渗湿、养心安神;磁石、牡蛎、珍珠母、夏枯草、蒺藜、丹参聚为一类,其功能平抑肝阳、清肝散
目的:本文对新安王氏内科医案的中风病症状、用药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新安王氏内科治疗中风病的特色治法和方药.方法:收集以王仲奇、王任之、王乐匋、王键为代表的新安王氏内科医案文献的253例中风病患者临床病案,应用IBM SPSS Modeler14.2中的Apriori模块和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症状及药物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中风病患者临床常见症状有:舌强言蹇、半身不
目的:探讨新安医家王仲奇治疗月经不调的处方用药特色.方法:从《王仲奇医案》中选取治疗月经不调医案57例,提取方药信息,用office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应用IBM SPSSModeler14.1及SPSS22.0予以性味归经、聚类、关联规则等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对核心药物分析,王氏好用药物前三为当归、续断、丹参,以辛苦之味、辛温之类佐甘温之药,药物主要入肝、脾、肾、
月经过少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笔者导师刘春丽认为该病病机往往分虚实各异,虚者肾虚、气血亏虚,实者血瘀、痰湿,寒凝、气滞,常虚实夹杂,病位多在肾、肝、脾.其临床诊治以“重视调肾补肾养血”为第一要义,辅以疏肝养肝、健脾益气,以活血行气、散寒祛湿,并结合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特点调摄,配合情志疗法,随症加减,临床收效颇佳.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新安王氏内科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经验.方法:收集新安王氏三位医家(王任之、王仲奇、王乐陶)治疗胃脘痛医案310例,提取纳入医案的症状、药物组成等信息,用office2010建立数据库整理归纳数据,IBM SPSS Modeler14.1中Apriori算法、IBM SPSS Statistics2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在收集的310例以胃
本文以《素圃医案》中两则阴火证案为例,简要分析了新安医家郑重光在治疗阴火证的辨证论治以及治法方药,体现了郑氏擅辨阴火、治疗上擅用经方加减化裁,同时又富有创新精神,老方新用,可见其对中医经典有着深厚功底。重视一身之阳气,以温补见长,擅用姜附桂,其学术思想与后世的火神派风格十分相似,故常被誉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这在以轻灵用药见长的新安医家中也是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新安王氏内科又称为“富堨王氏内科”,临证辨治内科杂病方面经验丰富,遣方用药颇有特色,是新安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探讨新安王氏内科对于不寐的认识及用药,并举验案几则以飨同道.新安王氏内科治疗不寐善用对药,对药不是单纯一味药物功效的简单叠加,而通过配伍之后,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常用的对药有:牡砺与龟板、半夏与林米、夏枯草与半夏、夜交藤与茯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