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复发颅咽管瘤合并颈内动脉扩张症患者的术后护理

来源 :第七届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结本科室1例复发颅咽管瘤合并颈内动脉扩张症患者手术后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控制血压,准确记录出入量,激素替代治疗的观察等护理措施。在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其他文献
目的:孕激素单用及配合全国名中医易修珍主任经验方“易氏安胎合剂”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且辨证属脾肾两虚夹热型再次妊娠病例。对比两种治疗方案对孕妇早孕期母血Inhibin-A 水平的影响及疗效。
了解补肾益气和血法联合IVF-ET 治疗不孕症妇女的临床疗效,评价补肾益气和血法中药改善超促排卵过程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子宫血流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将60 例输卵管性不孕IVF-ET 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治疗方法:中药组采用COH+IVF-ET+中药,对照组采用COH+IVF-ET,两组COH+IVF-ET 方法相同。中药治疗以补肾益气和血为治法,分两个治疗阶段
因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肿瘤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时,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发生较几率较多的为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留置针堵塞、药液外渗,本文综述了这四项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有计划的选择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尽量避免手动推注药物,用药后当日拔除留置针,严格无菌操作,提高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正确冲封管,加强巡视及宣教等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及治
静脉留置针在当前的临床输液治疗中已经成为了主要工具,其中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作为临床护士探讨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减少及及早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极为重要,研究如何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综合、有效、可行,灵活的护理干预,消除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确保患者输液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和血法中药对IVF-ET患者血清和卵泡液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探讨补肾益气和血法中药对IVF-ET患者生殖内分泌的作用。方法:将自2016 年4 月~2017 年1 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不孕妇女随机分配为中药组(51 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辅助生殖技术,中药组在对照组方法上加用补肾益气和血法中药治疗。
PICC置管的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保证了输液安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在PICC的临床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并发症,接触性皮炎是携管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不仅影响导管的使用,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负担,故临床护理中需要提高对接触性皮炎的认识。本文系统阐述PICC置管后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护理干预措施,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PICC),其优点在于能够建立一条长期的静脉通路,方便患者给药,减少药物对血管刺激,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为血栓形成,导管相关性血栓会引起堵管,本文通过综述的方式对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及护理要点进行介绍,以期为PICC在临床上的推广提出理论依据。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静脉给药手段,该方式能够避免反复对患者血管进行穿刺,既能减轻患者痛苦,又能节约医疗资源,故临床使用较为广泛,但临床实践中发现,PICC在使用中会伴发多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渗血渗液等,长期渗血渗液会增加穿刺点感染的风险,还会引发局部肿胀、疼痛,甚至直接导致拔管缩短使用时间,降低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评价,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ICC在临床上的推广使
目的:了解消毒供应中心护士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共引用到国内期刊相关文献16篇。结果:消毒供应中心职业危害主要由利器伤、噪音、高温、和紫外线辐射等物理因素;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因素以及接触各种病原微生物污染器械等导致。
阐述了自溶性清创是指创面床利用自身分泌的伤口渗液内的有效成分将坏死组织降解消除以加速肉芽组织生长的方法;水胶体,无定型水凝胶、无定型水凝胶配合藻酸盐类敷料自溶性清创的特性。以期为自溶性清创探索更完善的治疗方案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