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生代烃源岩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来源 :2012年海峡两岸石油天然气资源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福建地区中生代野外剖面的实际观测,结合对其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烃源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福建中生代发育的三套烃源岩层系,分别是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及早白垩世地层.上三叠统暗色泥岩单层厚度变化很大,最小0.24m,最大厚109.1m,平均单层厚度为27.49m,多数集中在10m~100m之间.暗色泥页岩、碳质泥岩样品,TOC介于0.28%~ 17.36%之间,平均为2.10%.从沉积环境上看具海相层位的文宾山组相对较好,而陆相沉积环境的焦坑组与大坑组相对较差.生烃潜量(S1+S2)介于0.02mg/g ~ 2.07 mg/g之间,平均为0.24mg/g.其中,海相的文宾山组样品的生烃潜量(S1+S2)相对较大,均超过0.5mg/g;而大坑村组和焦坑组则非常低.总体上,生烃潜量普遍较低,推测为岩石露头强烈风化所致.氯仿沥青"A"含量看,夹海相层位的文宾山组暗色岩系基本上都大于临界值0.01%,最高达0.0496%;陆相大坑村组暗色岩系氯仿沥青"A"含量大部分都低于0.01%,总体介于0.0028% ~ 0.0496%之间.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Ⅱ2型和Ⅲ型为主,局部地区出现Ⅱ1型.Ro总体介于1.155%~2.318%之间,平均为1.97%,基本上都处于高成熟—过成熟演化阶段,仅少量样品处于正常成熟生油阶段.总体看海相沉积环境要优于陆相沉积环境.下侏罗统暗色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大田、尤溪,平和厚度亦较大.单层厚度介于2.9m~303.3m之间,平均为44.43m,累计厚度最大值出现在尤溪西洋小坑地区,达525.4m.有机碳含量介于0.21%-6.31%之间,平均1.15%,属好烃源岩类型.生烃潜量(S1+S2)均较低,总体介于0.01 mg/g~0.9 1mg/g之间,平均为0.09 mg/g,远低于烃源岩临界值0.5mg/g,推测为受强烈风化作用影响的缘故.有机质类型多为Ⅱ2型和Ⅲ型干酪根,在南部永定象牙海相的下村组则为Ⅰ型.Ro值均大于2%,处于过成熟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暗色泥页岩主要分布在安溪、永安、福清、武夷山,泥岩主要发育湖相沉积环境.单层厚度介于1.3m~200m之间,平均为43.44m,累计最大厚度位于安溪田底,达321.9m.早白垩世早期TOC含量多数为1.0%以上,大多数为好—优质烃源岩;早白垩世晚期,TOC含量多数小于1%,源岩品质相对早期要差.有机质类型以偏Ⅲ型为特征,见极Ⅱ和Ⅰ型.Ro总体分布在0.43%~3.452%之间,平均为1.66%.其中,处于生油窗(Ro=0.5%~1.3%)的样品占34%左右;处于湿气带和凝析气带(Ro=1.3%~2.0%)的样品占36%左右;处于干气带(Ro>2.0%)的样品占28%左右.总体而言,样品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
其他文献
  生物礁是碳酸盐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生物堆积或生物作用的产物。一般来说,发育于浅水(<100m)、低纬度(<30°)的赤道南北温暖、浅海、清洁的水体环境中,适宜的海水温度
印染厂前处理工序包括:退浆、煮练、漂白等。前处理水占印染废水总水量的三分之二以上,是处理印染废水的关键所在。值得一提的是退浆废水约占印染废水总水量的三分之一,传统的单
  台湾海峡盆地西部坳陷包含了晋江凹陷、九龙江凹陷和澎北凸起三个构造单元。晋江凹陷面积约5800 km2,最大沉积厚度达7800 m;九龙江凹陷面积约5600 km2,最大沉积厚度达8000
  以近几年重处理和新采集的地震剖面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钻井和重磁反演及海陆对比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了东海陆架盆地南部中生界分布特征。前人划分的新生代三个凸起(雁
  珠一坳陷位于南海东部海域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的东北部,地层以新近系沉积为主,经历了先陆后海的沉积背景。目前已发现21个大中型油气田,主要分布在恩平、惠州和陆丰凹
会议
本文以准噶尔盆地为研究对象,指出处于造山带和盆地之间的山前复杂构造带具有巨大的油气资源潜力,是寻找规模储量、优质储量的重点勘探区,而大龙口背斜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
本文以海西地区为研究对象,就海西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与经济持续发展的依存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指出该地区由于带内矿产资源丰富,利用特有的矿产资源优势,矿业成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低温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省地处北温带寒冷地区,冬季极度严寒,历来是种植冬小麦的禁区,常年以种植春小麦为主,而春小麦成穗率低,分蘖能力差,且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受到春涝、春旱、收获期高温多雨等许多不良因素的制约,导致年际间产量不稳,生产成本高。如果能种植冬小麦就能很大程度的避开春涝、春旱和收获期的高温多雨对其造成的不利影响,产量可以提高约30%。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是
在顺时序发展中的逆冲断层带的前缘,任何断层相关构造代表逆冲断层带最初发育的构造特征,而影响其后构造的演化.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利用一系列网状的震测剖面和井下地质数据
传统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定位方法是建立在双亲分离群体基础上,至少存在两个不足。一是双亲间所具有差异基因座个数有限。若双亲等位基因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