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竹炭粉对肠内脂肪的吸附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竹炭粉对大鼠肠内脂肪的吸附性及其作用机制.[材料和方法]选用50只4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成5组:低脂饲料(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竹炭粉低剂量(2.81 g/kgBW)+高脂饲料组、竹炭粉中剂量(5.62 g/kg BW)+高脂饲料组、竹炭粉高剂量(11.24 g/kg BW)+高脂饲料组.每组10只大鼠.每日灌胃相应剂量的竹炭粉,对照组灌胃纯水,连续90天.每周称量大鼠体重,每日称量给食剩食量,计算食物利用率.处死动物,采血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仪测定总蛋白、ALT、AST、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取肝脏、肾脏,称重并计算脏器系数,分离双侧肾脏及附睾周围的脂肪,称重并计算脂/体比.制备肝匀浆,用相应的大鼠生化试剂盒检测其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AOC、SOD等.取左侧肝叶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连续给予高剂量竹炭粉90天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显著增加、血清TC、TG和LDL显著升高、肝脏SOD、T-AOC、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显著升高、肝细胞脂肪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脂肪变性病变严重.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竹炭粉剂量组体重、肝、肾脏器系数及脂/体比降低;血清总蛋白、ALT、尿酸显著降低,但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未见降低趋势;各剂量组肝脏SOD升高、肝脏总胆固醇降低,高剂量组甘油三酯含量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部分切片的脂肪变性有所减轻.[结论]竹炭粉可能有减轻体重及体内脂肪聚集,吸附肠道内脂肪、促进脂肪排泄作用,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基于挪威棕色BN大鼠动物模型的食品中过敏原卵清白蛋白(OVA)的检测方法,探讨受试物的剂量水平、暴露途径、暴露频率等因素对该模型的影响.[方法]4-6周龄雄性BN
会议
  [目的]评价新合成的供硫剂对全氟异丁烯(perfluoroisobutylene,PFIB)吸入性急性肺损伤的预防作用,为PFIB吸入性肺损伤防治药物研究奠定基础.[材料和方法]采用小动物全身
会议
  [目的]口含烟是一种通过非燃烧途径进行烟草消费的新型烟草制品.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制订了"MRTP(Modified Risk Tobacco Products)研究的科学标准",为新型烟草制品的评
会议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抑制剂Calpeptin对丙烯酰胺(ACR)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 Ca2+浓度和Calpain活性升高的干预作用.[材料和方法]取出生24小时内Wistar新生大鼠,无菌条件下
会议
  [目的]研究荞麦苗粉的急性、亚慢性以及遗传毒性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应用急性毒性试验、30天喂
会议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neddylation修饰在(DSB)修复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DNA双链断裂是DNA损伤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细胞针对这种损伤主要有两种修复方式:HR和NHEJ.HR一般认为
会议
  [目的]通过研究受γ射线照射后人外周血中POLH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POLH基因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为确立POLH基因作为新的辐射生物剂量计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
会议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对急性辐射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Balb/C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辐射对照组(R)、亚低温预处理组(HR)和正常对照组(C).R组小鼠接受6 Gy
会议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与年龄增加相关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以减轻或消
会议
  [目的]围绕基于"十八反"的中药配伍禁忌反药组合毒—效关联进行研究,以揭示中药配伍禁忌的科学实质。[方法]依据中药药性理论挖掘"藻戟遂芫"与甘草配伍的毒、效特点与禁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