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血CIK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老年肿瘤学大会暨第二届CGOS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制备CI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探讨肿瘤生物治疗近期疗效的免疫指标。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别用IL-2和IL-2,IL-1,CD3Ab,INF-γ诱导LAK和CIK细胞,并测其扩增数量和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测定肿瘤患者用CIK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的变化情况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NK杀伤活性.结果:脐血LAK细胞和脐血CIK细胞均于培养后d11时扩增倍数最高,分别是培养前的18倍、24倍,对K562的杀伤活性分别是培养前的2.6倍和3.2倍;肿瘤患者输注CIK细胞一疗程后,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有明显升高:总T升高66%,Th升高68%,TS升高58%;其PBMC的NK杀伤活性由63%升高到81%,平均升高28%.结论:(1)脐血单个核细胞是LAK细胞和CIK细胞良好的前体细胞。(2)LAK和CIK细胞的数晕:和杀伤能力在培养的dll时达高峰,而且CIK细胞数量和杀伤活性明显优于LAK细胞。(3)CIK细胞输注能明显提高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和PBMC的NK活性。(4)肿瘤病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和PBMC的NK活性测定可望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一个近期疗效参数。
其他文献
1972年用可脱性球囊技术填塞瘘口。治愈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达90%以上,目前已成为此病首选的治疗方法。本文报告治疗78例患者的体会, 共进行82次栓塞治疗,12例闭塞了患侧颈内动脉,66例保持了患侧颈内动脉的通畅,其中4例因球囊破裂,症状复发,又进行了二次栓塞治疗后治愈,无术后死亡和症状加重病例。
目的:总结介绍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PMC)术前术后护理特点。方法:在全麻成功下,用14号穿刺针,从口角外2cm穿刺,进入卵圆孔后,导入4球囊导管,用0.4-1ml造影剂充盈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约3-5分钟,排空球囊,拨出穿刺针与导管,术区压迫5分钟后术毕。结果:本组510例全部病人术前经CT、MR检查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经PMC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6%。无与本治疗有关的永久并发
急性脑梗塞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急性脑梗塞治疗方法有多种,我院从1995年开展超早期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本文讨论此种治疗方法的护理配合,包括心理护理,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
血管内栓塞已经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及动静脉瘘的重要手段。随着机械性栓塞材料。特别是MDS和GDC等可控性微弹簧圈技术的进展。栓塞动脉瘤几乎可以达到与手术夹闭相同的效果。但各种机械性栓塞材料有其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本文主要对机械性栓塞材料,即微弹簧圈及可脱性球囊进行介绍。
目的:通过与非老年人对比回顾性分析老年人对化疗的疗效及耐受性。方法:对比分析我科1999年-2005年收治的Ⅱ-Ⅳ期大肠癌患者共142例,其中老年患者(≥65岁)73例,非老年患者(<65岁)69例。结果:年组及非老年组患者辅助化疗后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68.3%:53.1%,10=0.2702)及总生存率(78.9%:68.1%,p=0.3069)差异无显著性。2组患者在粘膜炎,上消化道反应,腹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相互联系规律。方法:收集134例r术切除胃癌病例,总结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组绢病理学类型等相关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2.3-1,发病年龄31岁~90岁(59.09+12.03岁),症状出现至就诊中位时间3个月。早期胃癌(EGC)17%;Ⅲ、Ⅳ期肿瘤43%;肿瘤部位以胃窦为主(67.
目的:对比观察奈达铂(nedaplatin,NDP)联合氟尿嘧啶(5-FU)和顺铂(cisplatin,CDDP)联合5-FU治疗晚期食道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集61例病例,NDP+5.FU组(NF组)30例,CDDP+5.FU组(DF组)31例,NF组采用NDP 80~100 mg/m2d1 ivgtt,亚叶酸钙200 mg/m2 d1、2ivgtt,5-Fu 400mg/m2 d1,2 iv,
目的:探讨多原发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我科对1995~2005年收治4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占同期收治病例数的2.06%,43例多原发恶性肿瘤年龄31-82(59.72±25.48)岁;男18例,女25例,男女比为1:1.39;双重癌41例,三重癌2例:同时性11例。其余32例为异时性,首重癌中位间隔39.5(6—276)月。多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生间隔
目的:研究中医气虚证与食管癌的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等的关系及在食管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根据中医辨证标准,230例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食管癌有气虚证组与食管癌无气虚证组,评价和记录两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手术情况、术后病理检查和随访结果等临床资料。结果:230例食管癌患者中有7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证表现,气虚证的发生率为30.4%。气虚证
背景目的:项目组对未绝经乳腺疾病患者性腺轴系包括六种激E2、FSH、LH、P、T、PRI。水平量化分析中,创新地应用逻辑回归与判别分析等方法进行行判别。结果:发现乳腺增生和乳腺癌的激素分布不同,Fisher判别法,得到一组判别方程。结论:使用逻辑回归与判别分析,乳腺癌人群的E2、FSH激素浓度增高、LH与E2、FSH存在协同性增高,T激素在未绝经期乳腺癌低于乳腺增生人群,具有统计学及f临床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