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面和卫星观测的江苏地区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轨迹预报模型

来源 :2016年卫星遥感应用技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huishou4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固体和液体微粒与气体载体组成的多相体。利用地面污染物浓度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对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3个市均为冬季污染最重,春季次之,夏秋季较小.冬季PM2.5质量浓度及其变化幅度均较大,为夏季的2倍.13个市中南京市PM2.5质量浓度年均值最高,为75.7μ-g/m3;盐城最低,为62.3μg/m3,但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近1倍.各市PM2.5质量浓度全年和各季节平均日变化多表现为"双峰型"(2)选用2002-2014年MODIS3km分辨率C6气溶胶产品,进行网格化形成0.1°×0.1°网格数据.利用OMI数据,计算吸收性气溶胶指数,形成0.25°×0.25°网格数据.基于以上卫星资料,同时结合地面污染物浓度资料构建了多源的气溶胶观测数据资料库.(3)利用前向轨迹模式建立了气溶胶轨迹预报系统,进行未来24小时气溶胶轨迹预报.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大别造山带—直为世人所关注,是透视陆壳俯冲折返的最佳天然实验场所.然而,对于该造山带腹地的变质岩石学的研究一直较为缺乏,制约了人们对大别造山带精细结构框架和
利用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和自动站等探测的非常规资料分析了有利于"彩虹"台风龙卷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利用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分析了顺德和番禺龙卷母体的风暴尺度特征.
对2015年8月16日08时至18日20时四川盆地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做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稳定的环流背景影响下,两次高原涡东移,两次冷空气缓慢浸入四川盆地,西南低涡持续发展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观测资料、GDAS资料和HYSPLIT模式气团后向轨迹追踪模式,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12年6月25--28日的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
本文介绍了无人机的特点及无人机的应用情况,并结合生产经验,探讨了在基础测绘任务中使用微型多旋翼无人机进行大比例尺调绘的可行性.鉴于大比例尺外业调绘工作的特殊情况,目
基于JTWC(the 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最大风速半径及热带气旋(TC)尺度资料、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最佳路径资料以及日本静止气象卫星M1TR红外IRl TBB资料,针对2001-201
相对于卫星直接观测的辐射资料可以反映大气热力结构的三维分布,卫星云导风资料能够刻画层析的大气动力结构,在数值预报的应用中更具优势.本文对FY-2云导风资料的质量控制和
本文基于卫星高度计和散射计反演得到的海洋表层流场资料(Ocean Surface Currents Analyses-Realtime,OSCAR),研究了南海表层海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分析表明,在南海北部、
在海洋水色遥感中,卫星传感器测量的可见光波段的辐射超过90%来自大气散射辐射和表面反射辐射,来自水体的辐射信号不足10%,因此,大气校正对海洋水色遥感至关重要,是海洋水色遥感的
本文以MODIS和FY-3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GF-1等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为辅助数据源,根据黄海浒苔生长和光谱特性,建立基于极轨气象卫星的浒苔和海温提取技术方法,开展2015年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