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地整理中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为我国边疆山区省份,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农地整理应从传统的数量增加型转变为以可持续性为主要标志的质量提高与生态保护型整理.但目前云南的农地整理尚处于初级阶段,多数地方农地整理的主要目标是扩大耕地数量,维持耕地"占补平衡",尚未进入到主要以提高生活环境和农地生产质量、营建良性土地生态格局的阶段,农地整理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还未建立,使农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本文着重就3个问题进行分析:①农地整理工程中,路、沟、渠混凝土化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对策;②农地整理工程机械化施工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③大面积平整土地和农地整理后单一连片种植对土地生态系统和景观多样性的影响及对策.相信本文的探索和研究对云南省转变以往以增加耕地面积、改善生产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整理理念,逐步向以土地生态景观建设和土地生态系统优化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型现代土地整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的延续,我国企业是按照企业的产权所有制形式来划分,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本文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回顾,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征与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政策建议。
基于政府法律规章的限制,社会公众特别是环境利益集团(如绿色环保组织)的压力,以及社会、生态的经营理念和日益兴涌的绿色市场机会,我国许多企业也采取了相应的环境改善和环境保护措施,如确立企业环境政策、制定企业环境规划、实施企业环境评审、落实企业环境措施等。本文介绍了企业自觉EMS环境评审的内涵界定目标体系,提出了企业自觉EMS环境评审的原则要求和实施模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全国已有民营企业150万家,个体工商户3100多万户,从业人员1.3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占60 %以上,国民经济的发展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作者就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方略选择的几点看法。
本文介绍了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中国政府开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出了中国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以及我国政府近期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重点。
浙江是全国中小企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中小企业108万家,企业职工930万人,2001年实现增加值3268亿元。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中小企业抓住机遇,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浙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点。中小企业已成为浙江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值、营业收入、增加值、利润总额、实交税金等多项经济指标已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位。本文介绍了其发展状况和特点的几个方面。
在大力实施中小企业制度创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的同时,政府部门要实施政策创新,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小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本文介绍了实施创新的三方面内容。
滇池流域是世界闻名的水污染湖区.水环境污染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历史与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开发利用潜力的基础上,根据该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要求,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基于滇池流域水环境治理与土地生态建设的土地利用战略,制定了土地利用战略指导思想、方针和目标,并提出了土地利用战略措施.
本文依据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类型转换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榆林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的主要驱动因子.自然因子主要包括海拔与坡度,人类驱动因子为治沙种草与造林、农业结构调整、土地退化、开垦耕地、建设占用和退耕还林(草);同时运用定量方法,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与海拔与坡度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生态建设驱动因子(治沙种草与造林和退耕还林(草))在榆林市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建设中土地是最基础.本文分析了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可持续评价的原则,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对小城镇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小城镇土地利用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是在作物生产力原理、生产要素理论、地租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在应用农业生态区方法(AEZ)计算农用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逐级修正方法,得到农用地等别的.由此计算出来的不同层次的农用地等别成果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向.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是农用地分等的最主要的成果,可应用于一切有关土地质量评价的工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耕地占补平衡评价等工作中有广泛应用价值;农用地利用等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