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健康效益评价研究初探

来源 :2018年亚洲园艺疗法联盟国际会暨中国园艺疗法学术与实践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自然渗透城市人的日常生活,生态保护的同时有着重要的健康效益.在跨学科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健康效益研究的概念框架,阐明个体与环境的关系、身体与心理的关系、个体间多样性和普遍性的关系是该领域研究的三个主要方向.健康效益评价包括正面性证明、作用机制、群体比较和多主题综合等研究问题.强调了城市自然的特殊性,认为城市自然健康效益评价研究应融合多学科,从被动经验拓展到主动经验,从视觉拓展到多感官体验,促进高层次的全人健康.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针灸、艾灸,芯灸片以量子医学的创新理念,开创了不同于针灸、艾灸、药灸的新型灸法,通过改善微循环的状况,来实现类似于针灸、艾灸的保健功效。弥补了中医养生需要定时、定点、专业的人士的操作;爱多倍量子芯灸片24小时为您全身打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通过频率,修复及活化细胞,应用自然生物电能自我调理的最佳选择。
目的:通过鼻炎患者试用牛黄祛风散,观察其疗效.方法:对47例鼻炎患者使用牛黄祛风散,每日两次,适量鼻腔外用给药.观察患者鼻炎症状是否缓解.结果:通过鼻腔外用牛黄祛风散治疗鼻炎疗效总有效率为:97.8%.结论:牛黄祛风散治疗鼻炎,明显改善患者不适症状,鼻塞、流涕均有明显缓解,作用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恶性克隆为主,细胞大量增殖、广泛浸润,抑制正常造血,是基于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和分子异常的白血病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类型,可分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和急性T细胞白血病(T-ALL).本文重点分析白血病发病机制,指出了白血病的染色体组的研究进展,对白血病的基
园艺疗法作为替代疗法,借助植物这一媒介,通过园艺活动,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幸福感.老龄化是目前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幸福感能够综合反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在对老年人幸福感解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园艺疗法在改善老年人身体机能、促进认知功能、带来积极情绪、改善人际关系、引发成就与意义感等方面,作为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与幸福感干预手段的研究成果.未来的研究应在积极老龄化观念的指引下,加强园艺疗法提
作为非药物疗法之一,园艺疗法在改善失智老人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以及提高生活质量上已被证明有一定功效,但其开展时长、方式以及效果程度的分析研究仍然不多.本文通过观察实施以农村生活(种植当季蔬菜果实并收获加工、食用)为蓝本的园艺疗法(里山疗法)对在看护设施长期居住的失智老人的效果,证实了长期实施里山疗法对提高失智老人的生活质量有良好效果,并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本研究提供了以农村生活为蓝本的园艺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诸多国家或地区不可逆转的社会现状,这一人口难题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并有效缓解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人们从多种角度和方式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在整个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养老机构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作为中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机构养老服务已经发展了较长时间,目前园艺疗法已经也有了一定实践基础.本文基于上海地区的两项实证研究展开讨论,对两所养
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与景观视觉特征和人体响应有密切关系,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有重要作用.植物色彩现已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文章从视觉响应、生理响应和心理响应三个方面对以往植物色彩与人体响应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评价.总结了色彩量化、植物色彩与人体响应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提出可以从不同角度、维度的植物色彩进行相关研究,结合其他
本文旨在使用对照实验方法,来探讨花境的设置是否会影响养老设施中老年人对绿地的使用次数.结果表明,在早餐前5:00~7:00之间的时间段内,在有花境设置情况下,老年人的绿色空间使用次数多于没有花的环境.此外,老人对绿色空间使用人次累积总和随时间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斜率是为正,并且对于有花境和没有花境绿色空间,斜率相似,这意味着有或没有花境的绿色空间对老年人具有相似的影响.最后,在5:00~7:00和1
康复花园与园艺活动结合作为医疗干预手段能够实现健康增益,退休人群是身心具有疗愈需求的群体,主要活动场所为养老机构和社区.研究以退休人群对园艺活动的需求、组织方式、活动内容、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分析为基础,结合心理健康评价,为这一群体的园艺活动设计与健康增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以东北林业大学“PlanT”康复花园为研究场所,招募55~70岁退休志愿者,设计5个月共22周75次园艺活动,通过随机访谈、问卷调
本文通过回顾作者任教于日本姬路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期间在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领域的科学研究历程,对园艺疗法科学研究的议题、方法、技术等在20年间的变化脉络进行了梳理,并着重讨论了园艺疗法实证研究的难点和误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科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与积极的社会应用前景,构建未来亚洲园艺疗法与康复景观科学研究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