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溶胶在聚酯啤酒瓶专用料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rby2897028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备乙二醇为分散介质的纳米济胶,加入聚乙烯醇进行改性,增加纳米溶胶在聚酯合成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改性,研制出具有高阻隔性能的聚酯切片,将高阻隔聚酯切片制成啤酒瓶,应用于啤酒包装领域,开拓聚酯产品新品种.
其他文献
对氮气气氛中正丁醇乙氧基化反应体系的相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测定了汽液平衡数据.借助于Aspen Plus模拟软件,对相平衡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不同活度系数模型对体系的适用性及各组分在汽液相中平衡分配关系.研究表明,Wilson方程用于本体系相平衡计算是适合的,惰性保护气氮气对汽液平衡有显著影响.最后给出了环氧乙烷和正丁醇的平衡分配系数和温度的关联方程.
利用声发射检测技术,根据固体碰撞壁面产生不同频率的声发射信号的机理,结合小波分析,找到了一种有效检测卧式搅拌床反应器内结块情况的方法该方法通过不同状况下声信号低频段能量分率的变化判定反应器的结块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声发射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环保地实现卧式反应器内结块的在线检测.
利用声信号处理方法对使用波导杆前后聚乙烯颗粒撞击流化床壁面的声信号进行能量分析及频谱分析,发现波导杆对声信号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但对颗粒信号特征频段的位置没有影响.进一步使用10尺度小波分析法考察了不同频段声信号经过波导杆后的变化,发现高频信号明显衰减,低频信号相对增益,即波导杆对不同频段的声信号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
基于声波检测技术,结合信号处理方法,在线分析了重油催化裂化(RFCC)催化剂结焦前后的变化.通过Φ150mm冷模流化床实验,发现RFCC新鲜催化剂和结焦催化剂流化时撞击壁面产生的声信号在能量、频谱和均方差上均存在着明显差别.由此提出了一种RFCC提升管反应器催化剂结焦的非侵入式检测方法.
以大庆重油为裂化原料,在固定流化床反应评价装置上研究考察了ZSM-5/Y复合分子筛和原位晶化ZSM-5/Y/MS-Kaolin复合材料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ZSM-5/Y复合分子筛具有较好的增产丙烯的能力;原位晶化ZSM-5/Y/MS-Kaolin复合材料催化剂作为助剂加入到两种不同类刑的基础催化剂中,发现对两种催化剂都有明显的增产总低碳烯烃(特别是丁烯)产率的性能,其中对非降烯烃型的催
通过溶胶-凝胶技术引入杂多酸,原位合成了杂多酸修饰的介孔分子筛PW12-SBA-15.采用XRD、N2吸附脱附、TG-DTA及IR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实分广筛的孔壁中存在杂多酸的同时保持了介孔分广筛的特性.在所选择的探针反应氯乙酸酯化反应中,杂多酸修饰的PW12-SBA-15催化活性与负载杂多酸的PW12/SBA-15的活性相当.
由于纳米材料催化剂具有独特的晶体结构及表面特性,因而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大大高于传统催化剂.综合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微观性质和制备方法,并就纳米材料在催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及若干应用进行了点叙述,同时还展望了纳米材料在催化领域中的应用开发前景.
用WD-40硅烷偶联剂作为改性剂,在溶剂中采用化学反应改性的方法对层状硅酸钠进行表面改性,得到改性层状硅酸钠.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光学显微镜、TGA-DSC等手段对改性效果进行表征,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层状硅酸钠在500SN基础油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硅烷偶联剂与层状硅酸钠表面是以化学键合或物理吸附方式相结合,颗粒表面存在有机官能团.
以1 ,4-二氧六环为溶剂,以各种酚类化合物、二胺类化合物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多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二胺型苯并□嗪中间体.采用核磁共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表征了苯并□嗪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对不同化学结构□嗪中间体固化产物的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化学结构□嗪中间体固化产物的热性能不同,以苯酚、甲醛分别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和4,4-二氨基二苯砜为原料合成的□嗪中间体的固化产物具有相对较高的
制备了 NBR/PVC共混胶闭孔海绵橡胶板,讨论了硫化体系和发泡剂体系匹配性及硫化工艺对其气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并用发泡剂与非协同复配硫化体系配合,在170℃下模压硫化8.00 min,可制得表观密度0.30~0.40 g/cm3,气孔细小、均匀,闭孔及表面光滑的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