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及钛合金管材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来源 :第十六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ood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概述了国内外钛及钛合金合金管材的生产技术现状和主要应用领域,指出钛合金管材低成本化制备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工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必将带来低成本的竞争,热连轧等低成本制备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其他文献
进行了TC4直流PAW、高频脉冲PAW和"一脉一孔"型PAW焊接工艺研究,对比了三种PAW焊接工艺的焊缝外观形貌,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后两种焊接工艺焊接接头性能略优于直流PAW.高频PAW焊接工艺的高频脉冲对熔池的冲击作用,有利于增加电孤挺度、提升焊接速度;利用钛合金表面张力大特性配合合理的工艺参数,实现了稳定的TC4"一脉一孔"型焊接工艺,该工艺PAW比传统直流PAW焊缝外观成型更加美观,焊缝背
扩散连接是实现复杂构件成形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钛合金材料在扩散连接过程中易导致性能恶化,特别是相变温度较低的β型钛合金,当扩散连接温度高于β相变点时组织极易粗化.本文针对TB5与TC4合金的相变特点,系统研究了扩散连接温度、压力、时间、中间层等工艺参数对界面组织演化的影响,获得了一组优化的扩散连接工艺组合:800℃-24MPa-60min,并对连接后接头的强度进行了测试.
本文对窄管桥钛合金换热管与管板焊接接头的特点、接头结构型式进行了分析.通过开展不同坡口型式的管板接头焊接工艺试验,结合焊后的显微组织,确定了合理的窄管桥钛合金管与管板接头结构和焊接工艺.
本文主要介绍了采用ZT℃4钛合金叶片替代电厂透平机转子不锈钢叶片的研究及生产过程.采用三维扫描逆向工程的方法测绘透平机转子叶片;利用石墨型铸造的方法铸造ZTC4钛合金叶片;同时采用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喷涂WC-防护涂层的方法对钛合金叶片表面进行碳化处理;对叶片底座配合面进行机械加工;并将机加工后的叶片进行装配、校验,完成整个试验及生产过程.所生产出来的叶片其各项参数指标均满足客户要求,成功地在电厂透
热挤压是挤压加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不仅可以降低挤压变形时的变形抗力,同时也可以细化晶粒进而改善产品的性能.钛合金热挤压过程中坯料与模具间产生的摩擦将影响产品的质量,因此润滑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润滑剂的优劣程度将直接影响挤压产品的性能.钛合金热挤压时由于温度较高,使选取润滑剂的范围较小.本文分别利用石墨和玻璃作为润滑剂进行钛合金热挤压,并对挤压过程中石墨和玻璃的润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热挤压
基于等温热模拟压缩试验和子程序接口建立了TC4-DT钛合金材料子程序.采用商用有限元仿真软件MSC.Marc建立了TC4-DT钛合金板材热轧三维弹塑性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辊径对轧制变形区内板材变形的影响,得到了辊径对变形区内等效塑性应变、剪切应变和塑性应变能密度的分布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在其他轧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辊径越大,变形区厚向变形越充分、均匀,有利于晶粒细化并提高厚板的变形渗透性.
研究了SP-700热轧板材的扩散连接工艺对界面结合率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扩散连接界面的组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扩散连接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界面结合率增加.当连接温度大于750℃,时间大于30min时,界面实现了100%的结合.结合后界面上可以观察到等轴α的存在.SP-700钛合金在相变点以下具有良好的扩散连接性能.
In this paper, the blade of TC4 titanium alloy in an aero-engine compressor wa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nd the reliability of an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hot-die forging of the b
通过对直径为φ180×30mm的Ti-45Nb钛合金饼材热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Ti-45Nb钛合金饼材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选用的饼材原始组织是经过多火次锻造的均匀的等轴组织.将此Ti-45Nb钛合金饼材在750℃~900℃范围内进行退火.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Ti--45Nb合金饼材的强度逐渐下降,但其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上升,断面收缩率甚至达到90%.
通过调整冷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Q值(相对减壁量与相对减径量的比值)对TA18小规格管材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轧制Q值对管材组织性能影响较大,通过合理控制成品管材的轧制Q值可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TA18管材;对于小规格TA18管材,Q值越大,晶粒破碎越充分、均匀,晶粒纤维化和取向性越明显,Q值控制在1.86~2.24范围内冷轧态管材强、塑性较好,退火后晶粒尺寸较小;CSR(收缩应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