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雷暴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123jun123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滨州市本站1957-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雷暴的初终日,雷暴的年月分布及变化趋势,就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概述,并对雷暴发生前的临界温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滨州市雷暴出现在3-11月份,夏季6-8月是雷暴多发季节,其中7月份雷暴活动最频繁,5-6月份的下午到上半夜容易产生伴随着大风和局地冰雹的强对流天气,5-6月和7-8月产生的雷暴是不同天气系统,预报着眼点和预报思路也不同。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分析了2007年3月初发生在山东半岛的一次强降水和强风及其衍生的风暴潮灾害性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过程中,前期强降水是由黄淮气旋背景下发展出来的中β尺度系
会议
为了对青岛地区暴雨的中长期预报提供参考依据,用45a的资料对青岛地区的暴雨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青岛暴雨日的年际波动较大,最多17d/a,最少1d/a,平均8d/a,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分别以2003年2月22日和2005年12月7日两个典型的个例,对山东半岛冬季产生较强降水的南支槽系统和冷流降雪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对比表明:南支槽系统高空为西南气流,地面往往配合
会议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尺度加密资料和物理量场分析,对2007年8月16—18日莱芜市出现的连续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在日本海高压稳定高压脊西伸,形成
会议
利用常规资料、中尺度加密资料及MM5的模拟分析结果,分析半岛连续暴雨过程的成因,指出日本海高压、西风槽与热带辐合带三者相互作用是半岛出现连续暴雨的大环流背景;在形势停滞
会议
文章分析了2005年7月12日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低涡后部的横槽转竖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横槽前部存在真不稳定区和潜在不稳定区,横槽转竖过
会议
本文对2005年7月2日泰安切变线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发现,该暴雨过程是在比较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下发生的,500hpa西风槽,对流层中低层的低涡切变线是天气尺度的主要影响
会议
利用常规天气图、地面加密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07年7月18~19日出现在山东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是高空西风槽、地
会议
通过分析降水对卤水结晶的影响,得出了淡化卤水、化盐、毁池的降水量是逐级增大的结论,而化盐、毁池的降水量远大于塑苫的降水量,降水塑苫决策只考虑塑苫的降水量即可。利用等价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气象站、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8月17日(以下简称“8·17”)发生在新泰境内的局地大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发现:大暴雨发生在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