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520例结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2015年全国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erfvbgtyhn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为一种不含氮的广谱抗癫痫药,丙戊酸钠与血浆蛋白呈非线性结合,剂量和血药浓度之间相关性的个体差异很大.因此患者在服用丙戊酸钠时进行定期的血药浓度监测,将有利于抗癫痫的个体化治疗.本文采用的是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技术.通过该检测技术来确定药物浓度,探讨丙戊酸钠临床上的合理应用.一般在患者连续给药4天达到稳态浓度后,于服药前采血测定谷浓度.取患者静脉血约3mL,离心.然后取血清约60mL.直接上机测定.
其他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SLE)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通常认为是由遗传、性激素与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机体免疫调节功能紊乱,产生以抗核抗体为主的多种自身抗体,造成以免疫复合物形成为特征的免疫性炎症反应。西医治疗通常以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疾病的活动与发展,但其不良反应严重。近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药
结合医院开展的实际工作,探讨医院药师职能转变的方向,提出药师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的药学服务,是保障用药安全,提高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相关法规的完善和制度落实及软硬件系统的完善,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药学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目的:以创建成功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控警示互动系统”为平台,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监控警示互动系统”在消化外科病区运行,临床药师将此系统中出现的警示信息与患者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与医师进行交流互动,促其改正。结果:在半年时间段内,“系统”审查出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问题31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用法用量问题28例,总共59例警示,占手
目的:解决门诊患者关于服药时间与进餐先后顺序的咨询。方法:对我院常用口服化学药品和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中服药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1种药品中,83种药品注明与进餐有关,19种注明与进食无关,179种药品的说明书中没有提到与食物的关系,分别占29.54%、6.76%、63.70%。结论:为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对部分常用药品与进餐时间的顺序进行了总结。
目的 通过对新医改政策的梳理探讨提高用药合理性的管理模式,为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效益提供决策支持.主要从不合理用药成因分析、新医改政策为促进合理用药的制度保障及促进合理用药的管理模式建议三方面来探讨.方法 从管理制度与技术体系两个方面促进合理用药制度.
会议
目的 提高医院在突发事件中的药事管理质量.方法 总结我院在参与救治昆山"8.2"火灾烧伤患者中药事管理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与建议.结果 保障型药事管理环节如药品采购、药品调剂、质量控制等管理水平较高,技术型药事管理环节如临床药学服务、药学监护、不良反应监测、病例讨论等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会议
由门诊药房7位药师组成"药满意圈",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法、"亲和法"、"评价法"的方式,确定本期活动主题为:缩短门诊患者高峰时段取药等候时间.制作活动计划甘特图,安排各活动步骤负责人,敦促圈员提前学习掌握可能用到的品管工具,保证活动进度、质量.现况把握绘制流程程序图,找出三个改善重点,即:审核和打印处方方面;调剂方面;核对、发药、用药交待方面.
会议
目的 强化细节管理,提高门诊药房服务满意度.方法 通过对药品、药学人员、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等细节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结果 药房后台处方调配速度明显加快,窗口药剂人员发药效率得到提高,发药交代更耐心.结论 我院门诊药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病人对我们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值得推广.
会议
目的 随着中医药临床的不断发展,基于目前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为中医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本文的撰写采用文献查阅法,实地考察法.笔者是我院的临床药师之一,在我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同时,进行临床药师的查房,有切身的体会.
会议
目的 通过该病例探讨肠外肠内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在克罗恩病综合治疗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在1例克罗恩病患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建议治疗组调整肠外营养中氨基酸组分.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调整了患者营养治疗方案,使患者营养治疗达到预期效果.结论 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可以优化患者治疗方案,确保良好的治疗效果.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