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扬州运河”到“运河扬州”的战略转变--扬州大运河遗产与城市空间协调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ongqing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 年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何传承这些城市的运河文化,推动运河相关的城市空间更新,重塑运河两岸的活力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本文以扬州为例,针对当前大运河保护利用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普遍联系不够紧密,运河遗产展示和周边城市空间引导在运作上分离的现状,倡导从“扬州运河”到“运河扬州”的战略转变,打破城市文物部门和规划部门的管理界限,将运河遗产和周边城市空间统筹考虑。引入城市设计的空间营造思路,在宏观层面提出用地布局调整、文化主题区划、开敞空间整合、城市形态引导等规划控导建议;在中微观层面对扬州古城提出对于游览路径体系、历史文化街区和古城水系在空间上的整合策略。旨在寻找复兴运河两岸城市空间的方法,促进城市空间和运河遗产的协调发展,传承运河城市文化。
其他文献
  独克宗民居导则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运用,伴随古城复建,以及对重建提出的具体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反思。然而导则并不是可以包罗万象的,导则实践运用要确实发挥它的效用,关联多个
  历史环境不仅包括物质形态的遗产,也包括城市的历史记忆和自然环境。旧城保护从最初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到建筑周边环境的保护,直至更为强调城市整体历史环境的保护
会议
  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愿景下,文化是顶级全球城市的必备软实力、必须通过提升上海的文化发展水平来构建国际文化大都市逐渐成为共识,观演空间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空间
会议
  人类社会逐步从生产社会进入消费社会,消费相对于生产活动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空间作为人们最先感知的社会结构映射实体,已超越单纯的物质实体,成为一种消费对象。空间通
会议
  目前,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城市中存在很多转型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工业废弃地。它们是历史的痕迹,是人类发展的历程见证。如何对工业遗产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可利用的场所,有很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的主要目标。文化作为城市宝贵的无形资产,是
当下,大众消费需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消费文化渐已成为塑造城市空间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文化体验式消费大众化和古镇消费文化日益蓬勃的背景下,本文选取旅游开
城市更新中的人文关怀是新型城镇化时期存量更新的重要议题,目前我国港口再生缺少多元化、精细化的方法探讨,造成文化内涵缺失、空间品质低劣、整体形态破碎、特色建筑的边缘
  当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正逐渐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培育和彰显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质和特色、增强城市软实力”成为城市发展重要主题。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水密不可分,每个城
会议
  本文在对皖南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聚落保护规划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规划涉及的规划范围和编制深度对保护规划成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各类保护规划的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