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外固定架结合钢丝抽出法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中医骨伤科高峰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ekccxea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一种克氏针外固定架结合钢丝抽出法治疗伸肌腱止点断裂的方法.方法:总结5例伸肌腱Ⅰ区断裂的止点重建方式结果5例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发生克氏针断裂、滑出、针孔感染、皮肤坏死等不良后果.结论:本术式为修复伸肌腱Ⅰ区断裂的止点重建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肘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关节脱位之一,以后脱位最常见,多发于青壮年.自2011年1月至今采用郑氏三人手法复位、塑形托板动态固定治疗肘关节后脱位67例,复位持续时间短,成功率高,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方法:本组67例,男53例,女14例。年龄18~56岁,平均36.57岁。右侧46例,左侧21例。均系新鲜肘关节后脱位,伤后就诊时间20min~15h,平均3.56h,未合并神经及血管损伤。采用“郑氏拔伸
腰背痛或伴腿痛是临床上常见症候,由于目前对其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认识不足导致诊断混乱,缺乏针对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结果带来疗效不佳.通过10例青壮年不明原因腰背痛患者共16条受累的脊神经后支原发痛点定位,并行脊神经后支复合麻醉药阻断观察,立即止痛有效率100%,一次或总有效率93.6%,说明腰背痛来源于脊神经后支受累;并从腰脊神经后支解剖特点及文献资料阐明脊神经后支卡压综合征的存在,将脊神经后支卡压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临床处理方面的诊治体会.方法:对近期收治的l例耻骨联合骨软骨炎患者采用口服中成药联合中医特色理疗的方法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并总结其诊治体会.结果:该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根据VAS评分其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口服中成药联合中医特色理疗疗法在耻骨联合骨软骨炎的临床处理中有一定优势,其临床疗效确切,几乎无副作用,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目的:通过对比经大转子单孔与多孔穿刺药物注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近期临床疗效,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方法.方法:本研究所有病例均来源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门诊,符合单侧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Ficat分期为Ⅰ-Ⅲ期.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经大转子多孔穿刺及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大转
目的:观察金黄散外敷对治疗夫西地酸钠引起的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通过对40例输夫西地酸钠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分两组,分别用金黄散和25%硫酸镁湿敷患处.结果:两种方法外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黄散外敷疗效优于硫酸镁。
目的: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入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分析.方法:本文选取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型术(PVP),对比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分三项指标结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Ⅰ度Ⅱ度移位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至2015年间应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外髁Ⅰ度Ⅱ度移位骨折21例,平均年龄5.4岁.采用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9年(1年-3.5年),术后2个月时间均获得了骨性愈合.未发现肱骨外髁缺血坏死及肘关节外观畸形.肘关节功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在胸腰椎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治疗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76例,经后路行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椎弓根行椎体植骨;对照组72例,为早期及同期(2008年以前)未通过椎弓根行椎体植骨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两组均在术前、术后行DR及CT断层扫描检查,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丢失情况及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弯曲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所有病例均得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疼痛科和针灸理疗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病人的56~70%,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运用精准注射及杜氏正骨大手法配合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中,短期和长期疗效均很满意.手法治疗上在于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神经根粘连;将突出的髓核撕破,使突出物被吸收,同时还有利于突出髓核部分或全部回纳,改变髓核和神经根的相对关系,改善神经血管受压的状况。本法利用精准注射及杜氏正骨大手法
目的:研究如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有效预防或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方法和措施,以保证化疗方案顺利实施,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通过对国内外护理学者就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及预防的大量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模式,合理的静脉及针具的选择,科学用药,减少机械性、医源性损伤,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将物理、中西药应用等措施紧密结合在一起,够成完整的系统保护,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了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