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经》病机十九条

来源 :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er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机十九条”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是古代医学家岐伯在总结古人长期的临床实践之后,通过对错综复杂的证候进行详细观察、分析归类,用“审证求因”的方法,确定疾病的病因和病位,从而掌握疾病变化的机理、要点和规律,作为临床“辨证施治”的依据。学习“病机十九条”对中医临床辨证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药企业的调研,探讨中药企业文化建设的几个方面: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和基奠,必须胜合、贯通传统的民族中医药文化;寻找自身的个性化特点,不应该千厂一面、万厂一词;以承载“责任”为重、以“诚信”致胜为本;要以“创新”为灵魂,以“科技”为主导。
在中医药文化理论当中,反映出丰富的逻辑学方法与内容,本文举出多个例子指出中医研究当中包含的逻辑学方法。
本文就如何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实现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谈谈个人看法。分析当前中医药的窘境和出路,提出了中医药学要不断发展,但不能“西化”;以及中医药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创新等观点。
挖掘中医精华,突出中医特色,打造医院品牌已成为中医医院发展的主题。中医药具有简便易于接受的特点,注重辨证论治,有治未病的思想优势,中医院依靠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经营管理医院品牌。
岐伯是我国传说时代最著名的医家。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以黄帝、岐伯问答的体裁写成,因而后世用即以“岐黄”代称《内经》。并由此引申而专指正统中医、中医学,更多的则是作为中医、中医学的代称。有关岐伯与岐黄的研究发现,其中充满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由此说明中医药学与其母体文化的密切关系。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是成功地运用太极哲学思维以论述人体生命本源、结构、关系、过程和机制的典范。本文从“道气一元论”、“阴阳气化论”、“三才五行论”、“形神兼养论”等四个方面讨论了《黄帝内经》中的生命观。
中西医护理的特长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应用,对提高护理的价值和地位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本文介绍了Ⅱ型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心律失常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西医结合护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本文通过历史资料的考证研究,近人研究成果以及出土文物作证,分别论述了岐伯的乡籍进行了考证,证明故里在庆阳。
本文对岐伯的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思想作了阐述。《素问》中关于预防疾病的认识,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调摄精神形体,提高防病机能;适应四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既病防变,防止病邪深入。其中,第一、二个方面相当于现代医学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第三方面则相当于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升降学说,是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阴阳学说一个方面的具体运用。升降学说是从对事物及其运动作宏观观察并发现规律的过程中产生的,它具有明显的唯物论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其思路与系统论、控制论等十分吻合,不仅能解释自然现象,而且能用来解释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并指导临床治疗,所以有进一步发掘和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