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的吸附—解吸机理及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8y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层中。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巨大,较浅的埋深和较高的含气量使之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能源。高效开发煤层气对改善我国天然气供给具有重要意义。与常规天然气相比,煤层气的生产过程需要经历排水降压和解吸产气两个特殊阶段。通过排水降低煤层压力,吸附态的煤层气才能解吸并参与流动,这表明煤层气的赋存处于欠饱和状态。煤层气的传统吸附理论认为,气相吸附的欠平衡状态导致了煤层气赋存的欠饱和状态以及临界解吸现象。然而,气相吸附均为平衡过程,不会出现欠平衡状态。因此,采用气相吸附模型解释煤层气的赋存状态与生产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煤层气传统吸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探索了煤层气的液相吸附问题。根据液相吸附模型解释了煤层气的吸附状态、赋存状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临界解吸现象。液相吸附模型耦合了溶解与吸附两个物理过程。根据液相吸附模型,设计了液相吸附舱(装载煤样、水和气体),通过测量煤层气溶解-液相吸附过程对游离气压力的降低程度,计算了吸附舱内游离气的减小量与溶解量,从而得到了煤层气的液相吸附曲线,验证了煤层气的液相吸附模型。在液相吸附的基础上,考虑了致密多孔介质(煤基质)对解吸过程的影响,建立了煤层气的复合解吸模型。同时,基于液相吸附条件下煤层气的圈闭机理,研究了煤层气在开采中的逸散过程。为了分析逸散对煤层气采收率的影响,构建了可以兼顾井网控制程度、吸附特征、逸散过程与两相流动作用的煤层气采收率模型,厘清了煤层气不同生产阶段采出程度的主控因素,提出了减少逸散损失的工程措施。最后,建立了基于复合解吸的煤层气流动模型,阐述了数值弥散对煤层气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开展了考虑逸散过程的单井数值模拟实例研究。通过以上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储层条件下,吸附态和溶解态的煤层气服从Langmuir液相吸附模型,水中煤层气溶解的欠饱和导致了煤层气赋存的欠饱和,煤层气的解吸是一种由气相和液相解吸共同控制的复合解吸过程。(2)根据液相吸附条件下的煤层气赋存状态,开采过程中,煤层气会逸散出煤层造成采收率损失,且逸散主要发生于生产初期。(3)煤层气采收率的主控因素包括有效压降波及效率、解吸效率以及逸散比。当煤层气发生逸散时,生产初期有效压降波及效率的提高以及气藏废弃压力的降低都可以有效降低逸散量,从而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4)数值模拟过程中,数值弥散会加速计算中的压力扩散过程,提高模拟中煤层气的有效压降波及效率和解吸效率,从而高估煤层气的排采效果。(5)考虑复合解吸的煤层气流动模型可以较好地完成现场实例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突破了对煤层气吸附规律的传统认识,对煤层气的液相吸附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提出了一种对欠饱和煤层气赋存状态与特殊生产现象的合理解释。
其他文献
在欧共体—海关措施案中,美国指控欧共体在海关法的执行上违反了GATT1994第10条第3款(a)项和(b)项的规定,最终美国在其大部分指控上失利。究其原因,除了对相关条款理解不当外
[目 的]探讨PMMA-硅胶夹持型人工角膜后片中央孔的最适合尺寸;研究骨片-PMMA-硅胶夹持型人工角膜植入兔眼碱烧伤模型的有效性和并发症;探索小切口 PMMA-硅胶夹持型人工角膜植
负荷预测是配电网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准确的预测结果对配电网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以往的负荷预测工作中,通常是通过分析规划区域整体的历史负荷数据来把握区域负
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其中MBA等中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成为重中之重。由于MBA院校日益增多、国外联合办学机构蜂拥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M大学MBA项目这些年虽然还保持增长态势,但是面对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强力竞争,已明显感觉优势不够,发展处于瓶颈,亟需对现有营销策略进行优化提升。本文依托营销策略的相关理论,以M大学MBA项目为对象,研究其市场营销策略的优化。首先,本文分析
旅团“一线指挥部”、党支部“一线战斗堡垒”、基层干部骨干“一线带兵人”,处于抓建基层的关键层次。胡主席多次强调,要把旅团一线指挥部搞坚强,把基层党支部搞坚强,把党员队伍
报纸
<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七
会议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模拟地震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结合相关理论与方法,利用延怀盆地地壳波速和密度模型,对延怀盆地官厅水库大坝设定地震的地震动
内容:叙述收缩压和舒张压:①袖带内的气压与被测动脉段内的血流变化情况。②在心动周期中出现的时间。③检测时的注意事项及机理。方法:推理。目的:提高测血压的速度和精确度
大数据技术发展迅速,必然加快电力企业智能化控制的步伐,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通过传感器的动态监测,在大量的数据挖掘和传感器的信息可视化基础上,通过对操作和可视化的信息
目的:探讨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路径。方法:基于COSO理论框架,分析公立医院预算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借鉴平衡计分卡四维度管理模型,完善公立医院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