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MPK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关键因子,其磷酸化激活可克服胰岛素抵抗、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肿瘤和抗衰老等。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二甲双胍和小檗碱被认为主要是通过激活AMPK而发挥疗效。然而,迄今为止,研制新型安全、有效的AMPK激动剂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MPK可能是机体炎症反应的负调控因子。近年来,AMPK的抗炎作用已越发受到关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AMPK可能的抗炎机制包括:(1)通过增强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的转录活性而增加A20(一种内源性的抗炎和抗纤维化蛋白)的表达,进而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2)通过上调SHP(小异源二聚体伴侣受体)而抑制TRAF6的促炎功能;(3)通过激活AMPK而引发保护性自噬(包括线粒体自噬)作用等。然而,AMPK激动剂是否通过激活ERRα-A20轴而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尚有待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研究表明,激活AMPK-ERRα轴有可能成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等代谢性炎症相关疾病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