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运动中机体水合状态的下降不仅影响精神状态,降低运动耐受,诱导热病,还会由于心率变异性改变增加运动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补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低水合状态,但仍很难逆转运动,特别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导致的运动性脱水。随社会、个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在常温、常湿环境的场馆内运动已成为新的健身趋势。本文旨在探讨补水对青年篮球爱好者常温常湿环境长时间运动下水合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机 构】
:
天津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科学学院运动营养与健康组学研究中心
【出 处】
:
中国营养学会第十五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论文汇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运动中机体水合状态的下降不仅影响精神状态,降低运动耐受,诱导热病,还会由于心率变异性改变增加运动性心律失常的风险。补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运动低水合状态,但仍很难逆转运动,特别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导致的运动性脱水。随社会、个体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在常温、常湿环境的场馆内运动已成为新的健身趋势。本文旨在探讨补水对青年篮球爱好者常温常湿环境长时间运动下水合状态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10名球龄3年以上的男性业余篮球爱好者(22.8±0.4岁,22.88±0.81kg/m~2)在恒温(23℃)恒湿(30%)环境下进行2次持续90分钟的计分篮球活动。两次活动间隔一周,分别补水(250ml/30分钟)和不补水。测量活动前后体重和尿常规,篮球活动期间用Firstbeat SPORTS采集心率变异性数据,视觉模拟量表(VAS)监测渴感。结果 1)与安静状态相比,补水和不补水均导致篮球活动后体重显著下降,尿酮体含量和尿比重显著增加,各指标改变程度无组间差异;2)补水活动后的VAS渴感得分显著低于不补水(4.9±0.9 vs 7.2±0.6);3)补水活动期间80-90%最大心率区间持续时间显著长于不补水(33.1±10.4min vs 19.6±9.6 min);4)与不补水相比,补水活动期间高频功率(HF)显著降低,而高频标准化值(HFn)显著增加。低频功率(LF)、低频标准化值(LFn)、LF/HF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即便在常温、常湿环境下进行长时间篮球活动,补水和不补水均无法避免青年篮球爱好者的低水合状态。但是,补水可降低长时间运动期间运动者的渴感,延长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因而仍然是有效的减轻运动低水合状态的有效策略。本研究结果还表明,虽然交感及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均衡性没有发生改变,补水活动期间的副交感神经紧张性较不补水运动显著下降,亦可能是补水提高常温、常湿环境下长时间篮球活动运动表现的潜在机制。
其他文献
在当今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白日化,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增多和重视,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项总的系统性学科,其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绩效管理,企业只有充分有效利用好绩效管理工作,使其发挥出最大作用,促使员工保持对工作的最大热情,积极努力工作,并将这份热情保持到工作最后,才能提高产能,从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基于此,本文以青岛啤酒二厂为目标研究对象,分别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
作为统筹国内经济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协同共赢的重大战略,碳中和治理的本质属性为社会公共事务治理,这决定了原有环境治理体系中单一性主导的治理模式无法适配碳中和治理愿景的秩序期待。究其原因,在于政府与企业、公众间的“权力—权利”结构失衡,导致碳中和治理陷入“主治”而非“共治”桎梏中。在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碳中和治理的秩序新范式的过程中,协同治理理论与超越还原主义环境治理观可以为碳中和单维治理向多元共治思维转
外给电子体(ED)作为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一个重要组分,在影响α-烯烃的催化活性及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4种不同结构及电子密度的硅烷类外给电子体[二甲基二甲氧基硅烷(D1)、二丁基二甲氧基硅烷(D2)、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3)及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4)]对丙烯均聚及丙烯(一段)-丁烯(二段)序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 ED对烯烃聚合的催化活性、活
“五五断更节”显露了网络文学产业中,作者、平台、用户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免费阅读的迅速扩张,“读者—平台”的付费行为逐渐替代了“读者—作者”的模式,消解了付费阅读以“内容生产为王”的粉丝化阅读语境。破除本末倒置的平台方的垄断与强势地位,构建平台方与作家群体方互惠共利的平等地位,明晰网络文学产业定位,找寻商业性与文学性共处模式,构建良好的创作环境,改进阅读模式,构建付费阅读和免费阅读良性互补的新型阅
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屈家岭文化作为优秀的地域文化,不仅拥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具备优质的艺术研究价值。文章以屈家岭文化的特点和代表性纹样作为IP形象设计的基础,在完善屈家岭文化视觉元素设计的同时,为更好地传播屈家岭文化而对其进行IP形象的设计与研究。屈家岭纹样在IP形象设计中既要充分表现它优秀的文化底蕴,又要贴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追求,在保留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进行设计上的创新。
随着网红的井喷式发展,"洋网红"成为网红中的新兴群体,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从"第三人视角"出发,通过传播优秀的文化,成为国际交流新路径的探索者。本文选取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B站)影响较为广泛的外国博主"我是郭杰瑞"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叙事"和"他者"视角等角度,分析跨文化博主短视频内容的主题分类和态度表达,探析"洋网红"博主在传播实践中扮演的角色和身份定位及其跨文化意义。
提高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点,而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提升实效性,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从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转变课程评价模式等方面入手,提出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外给电子体(ED)作为负载型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一个重要组份,在影响ɑ-烯烃的催化活性及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四种不同结构及电子密度的硅烷类外给电子体(D1,D2,D3,D4)对丙烯均聚及丙烯(一段)-丁烯(二段)序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ED对烯烃聚合的催化活性(CA)、[C*]/[Ti]、活性中心定向能力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密度泛函理论(DFT)模拟计算表明随
反应视频作为网络视频的一种表现形式,在B站上颇受关注。其中,作为“他者”的“洋网红”反应视频与中国青年群体之间有着跨文化互动并存在一定的凝视关系。本文认为,凝视与被凝视中的欲望投射、审视纠正以及自我认同成为了跨文化互动产生的动力,并吸引“他者”寻找中国文化,增强了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
碳纤维是一种非金属半导体材料,与传统的金属材料有本质性的区别,具有许多优良性能,其中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使其产品"碳纤维发热电缆"应用得较为广泛。鉴于碳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优点,文章对其在民用住宅中的应用展开探讨,首先研究碳纤维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进而深入分析碳纤维发热电缆在民用住宅中的实践与应用,然后对其发展前景展开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