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及含气饱和度分布原理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fzzf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尔金气藏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的乾安次凹与黑帝庙次凹间的隆起部位,营城组火山岩中获高产工业气流,是烃类和CO2混台气藏。由于长岭断陷深层具有多源多灶、多阶段生烃与多期成藏的特点,不同成因的天然气混生共聚,气的来源和运移方式较为复杂。本文探讨了混合气藏成因及含气饱和度分布的理论问题,直接影响对火山岩成藏条件以及天然气分布规律的认识。
其他文献
在含油气盆地生烃研究中,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TOC)的研究是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识别和度量有机质含量在垂向剖面上分布的非均质性,对我们正确评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和生烃潜力是极其重要的。本研究主要是针对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探区烃源岩沉积环境变化大,发育层段砂泥岩互层的特点,根据自然伽马测井系列,将泥岩与非烃源岩岩性的地层区分开来,从而识别出烃源岩层段。根据海塔盆地不同凹陷、沉积环境建立相应测井模型、应用
本文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为主要手段,对岩石的机械断面进行系统扫描观察,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优质烃源层(油页岩层)中发现了数种微体、超微生物化石,以及似生物化石的组构,积累了丰富的实际资料。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大型低渗透陆相油气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储层、特别是延长组低渗透-超低渗透储层含油普遍,虽然丰度较低,但油气资源总量巨大。本文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地质实际,以烃源岩地球化学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为基础,主要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单体烃碳、氢同位素资料,以长6-长9湖相烃源岩为主要对象,进行湖相油型油的分类与油-源的精细对比,确定盆地中生界的主力烃源岩,为进一步的石油勘探提供可靠
近年来,实际盆地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路径的极度非均匀性特征已得到较为充分的论证。这必然地带来对于对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模式的认识上的转变,特别是如何根据各种实测资料来判断油气运移的方向、追踪油气运移的通道、恢复油气成藏过程等方面。本文工作通过物理模拟实验表明,在实际盆地地质条件下,大多数运移路径在全部通道中所占比例很小,而持续运移的油气总是优先利用已有的路径,且倾向于在其中进一步形成更为狭窄的优势运移
在以腐泥型有机质为源岩的油气盆地中,一般有稠油、常规油、挥发性油、凝析气和干气等各种相态类型的油气资源存在。因此,本文根据生烃模拟实验资料,油气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结合油气相图特征,研究了东营凹陷烃源岩生排油气相态类型演化特点,并分析了二次运移过程中油气相态类型的变化及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已发现油气藏相态类型的统计,确定了东营凹陷各种相态类型油气资源垂向分布规律。
在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五号桩地区存在大量高蜡油,其含蜡量分布在20[%]-50[%]之间,最高达63.75[%]。本文研究了五号桩地区高蜡油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该地区高蜡油成因。
我国有着分布广阔的碳酸盐岩,近年研究表明,该地层跟泥岩一样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但与泥岩不同的是它在油气生成、运移以及聚集等方面都有一些独自的特点。本研究做了一系列模拟实验对其进行了证实,并对其机理和生烃模式进行了探讨。
泌阳凹陷位于河南省南部唐河县与泌阳县之间,是南襄盆地内发育的一个次级凹陷,属于小型山间断陷,是叠置在秦岭褶皱带之上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根据凹陷发育特征和两条边界断裂对不同区域的控制作用将泌阳凹陷次级构造单元划分为南部陡坡构造带、中央凹陷带和北部缓坡构造带。本研究进行的饱和烃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两个地区的原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降解,其正构烷烃序列不完整,有的甚至不能辨认。相比之下,新庄原油比杨楼的降
对塔中百余海相原油的分析表明,该区原油含有丰富的二苯并噻吩硫化合物,其中,东部塔中1-4井区原油普遍具有超高苯并噻吩硫(DBTs)特征,在可定性芳烃馏分中占主体成分。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存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TSR),文献报道TSR可使原油中芳香硫含量相对增加。为了鉴定塔中原油超高DBTs的成因及其与TSR间可能的关系,本研究对塔中超高DBTs原油的特征与成因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表明,不同类
哈拉哈塘凹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在凹陷的东部己经发现丰富的石油储量,其中包括塔和油田、哈得逊等大型油田,而哈拉哈塘西北缘发现的海相油气藏则十分有限、具有良好的进一步勘探潜力。本工作对比研究哈拉哈塘凹陷东西两侧的LG7 (O, 5165-5175m)和DH1-6-9 (D, 5964-5971m)两个稠油样品。两个油样采出后基本失去流动性,沥青质含量在10[%]以上,本研究除常规的一些原油分析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