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观察望远镜和小型数码相机远摄拍鸟

来源 :中国(昆明)人鸟和谐国际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qiuyu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据作者实践经验,介绍了用小型数码相机和观察望远镜组合,远距离拍摄鸟类的特点、经验和技巧,并对小型数码相机的选择,观察望远镜的挑选,具体拍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其他文献
  鸥鸟文化是物类文化范畴鸟禽文化内涵的类别文化。本文阐述了鸥鸟的名称方法及生活习性,提出保护鸥鸟的措施,期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云南省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大山包乡。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世界珍稀濒危、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Grus nigricollis)及其越
会议
  中学生通过参与昆明鸟类协环志工作,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对红嘴鸥越冬夜栖地、日活动规律及滇池红嘴鸥活动数量等调查研究工作,使同学们了解到环境对鸟类的生活有很大
  我国鸟类摄影真正发展起来的是源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观鸟运动的兴起,及后来数码相机的出现和发展,如今我国野外观鸟爱好者越来越多。鸟类摄影是一项德艺兼备的艺术,不仅需要
李师师北宋末年名妓李师师,本姓王,四岁时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改名李师师。李师师色艺双全,貌若天仙,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由于她与亡国之君宋徽宗有密切的关系,又加上《水
  孙德辉长期从事黑颈鹤考察、保护、救助工作,对昭通大山包,昭通四县(区)黑颈鹤作了越冬习性考察;对川西高原作了黑颈鹤迁徙路线调查,还对新疆无人区阿尔金山依协克帕提作
  《诗经》从体色、飞行、鸣叫、觅食、迁移和栖地的描述,表达多种面貌的情思,显见古代中国人对生活周边鸟类的观察细致,以及与鸟类关系之深远。它所表达的情思,有恋爱故事、兄
  作者运用成人教育基本理念,为藏区社区村民和保护区职员以及旅行社导游举办观鸟知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参与式和互动式教学理念,运用电脑多媒体投影方式授课,强调实践与
  人鸟时空相际,共处自然。物类相感,文治教化,长久积淀,蔚为人文。观照信息载体,形成鸟禽人文。本文以若干观点,不同视角,从物魅(族示、祖禖、神祗),文教(文字、教育、文学),艺术(
2005年3月26日,10时,金锣敲响,红幕拉开,一场中国文化韵味的展示——“韵·味·中——优山美地 C 区中式别墅开盘盛典”正式开幕。此次的开盘典礼围绕“韵·味·中进行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