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比例ω-3/ω-6多不饱和脂肪酸对DSS诱导大鼠慢性结肠炎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的探讨

来源 :2014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消化系病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dh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系统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5年生存率仅6%,中位生存时间仅为4~6个月.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肿瘤血管生成,其中CXCL8和VEGF是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ARHI基因是一个抑癌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在人类多种组织中如卵巢、乳腺、胰腺中表达,但在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中表达下调.研究发现ARHI基因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
会议
目的: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鉴定及向肝脏样细胞分化的方法。方法:将脂肪组织切成小于1 mm3的碎片,用胶原酶I消化离心法获得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取第5代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计算细胞数量,取其平均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取第5代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相关表面抗原CD13、CD73、CD34、CD45和HLA-DR;取第5代细胞用诱导培养基诱导,检
目的:浅谈新护士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方法:根据《护理操作流程评分标准》,对2010年-2013年我院100名新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考核。结果:从中找出静脉输液操作考核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对策,使新护士的查对制度有了规范,静脉穿刺水平及无菌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结论:新护士反映良好,从职业道德、安全、人文关怀意识和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操作技能等多方面着手加强教育,规
目的: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D)是最常见亚型.IBS-D临床表现差异性大,可呈发作与缓解交替或症状持续.本研究通过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方法,研究中枢脑区活动状态在IBS-D症状发作、缓解、持续中的作用.方法:连续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D患者,依据临床症状按以下标准区分症状发作状态:发作期是指近3日内有典型的IBS-D症状发作;缓解期是指近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以期望提高对疾病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复习了2002-12~2012-12月29例克罗恩病合并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结果:1.确诊417例克罗恩病患者中,发生急性下消化道者29例,占6.9%.29例患者中,平均发病年龄29.5岁,平均第一次出血年龄32.9岁,复发出血率达60%,死亡率达24.2%,.2.出血部位以小肠占62.1%,结肠出血占3
目的:溃疡性结肠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而其疾病呈慢性病程、迁延不愈,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很多研究显示中国疾病人群的发病和临床特点和西方疾病人群存在不同,因此探索中国溃疡性结肠炎基因表达谱对于未来寻找中国疾病人群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非常重要.方法:收集3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和3例健康人相同结肠部位的组织.组织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试剂盒转录为cDNA,应
会议
目的:微生物群异常是炎症性肠病(IBD)发病中的重要环节,口腔是IBD患者肠外损害发生的靶器官之一,其发病常与肠道病情平行.本研究初步探讨IBD患者与健康人口腔微生物群的多态性和差异,为探索IBD发病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集IBD及健康人群口腔微生物样本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10例,年龄在18~70岁;另选取与入选IBD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10例作为对照.排除标准为
会议
目的:炎症性肠病(IBD)常有肠外表现,口腔是肠外受损器官之一,表现为口腔阿弗他溃疡、牙龈炎、口面部肉芽肿病、增殖性脓性口腔炎、肉芽肿性腮腺等,IBD患者口腔菌群与正常对照有所不同,本研究旨在调查IBD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及罹患口腔疾病情况.方法:选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IBD患者18例,由口腔专科医生进行口腔情况检查.结果:1.IBD患者基本情况:溃疡性结肠炎(UC) 13例,克罗恩病(C
会议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西甲硅油在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50例,按照肠道准备方法的不同,随机非为三组,每组50例,对照组A1(A1组5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观察组A2(A2组5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和5ml西甲硅油,观察组A3(A3组50例)应用复方聚乙二醇和10ml西甲硅油,观察肠道清洁程度、泡沫存在情况、患者耐受、操作者满意度、不同部位发现病变情况.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90%的肿瘤患者死于肿瘤的转移,常规的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难以对其进行有效逆转,如何有效地早期检测和靶点治疗肿瘤的侵袭转移,寻找新的肿瘤标志物以便及早诊断和进行个体化治疗,是降低癌症恶性行为的关键,对结直肠癌防治有重大意义.microRNA(miRNA)是一系列内源性非编码小RNA(通常长度在18-25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