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渗析处理污酸进行酸浓缩与水回用的研究

来源 :第五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传统铅锌冶炼污酸处理工艺渣量大,酸和水资源难回收的不足,研发了电渗析处理污酸的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酸度及氟氯浓度的污酸,经多段电渗析处理后,电渗析浓液中硫酸的浓度浓缩了3~5倍,达到了150g/L,98%以上的氟氯与酸一起迁移至浓缩液中;淡液中氟氯浓度均可低于100mg/L,pH约为2,可实现污酸中酸的浓缩和淡液的回用.
其他文献
黏结指数测定是一个操作规范性很强的测定方法,测定过程中影响测定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因此当测定值出现差异时,应仔细检查各种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排查解决。本文就从多个角度对我厂黏结指数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大量的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最终结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我国煤炭分类标准中瘦精煤的黏结指数范围比较宽(20-65),而我厂瘦精煤是2, 4, 8#多煤种煤配洗的,易造成配比不匀,再加上黏结指数受氧化等条件影
通过颗粒流模拟,建立了沉管复合地基水平受荷时的离散元模型,对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土体位移场变化规律和应力变化等宏观因素,以及土颗粒力链、配位数和孔隙率等细观参数.由模拟结果可知:竖向荷载作用下沉管在水平方向移动时,垫层颗粒受到扰动,当增加竖向荷载,沉管底部土体受扰动范围变小,可知增加竖向荷载使桩间土的挤密作更显著,对降低土体扰动有较明显的效果;通过对桩顶土颗粒中强力链在沉
针对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混凝土水化热对冻土温度扰动问题,以青藏公路214沿线查拉坪旱桥桩基为实例,结合桩基施工完成后现场地温观测数据,进行了钻孔灌注桩水化热对桩周土体温度的影响研究,并分析桩周土回冻过程中地温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水化热对距桩0.6m与0.9m处冻土温度影响较大.距桩2m的测温孔温度曲线受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桩基施工完成后33天后桩侧开始出现负温,119
由于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毒性和难降解的特性,对人体和生物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将煤基导电炭膜与电场相结合构建重金属处理系统分离去除废水的重金属镍离子,分别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蠕动泵转速、电场强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确定了煤基炭膜处理重金属镍离子的临界电场强度.结果显示,溶液的初始浓度会对系统的处理效果有明
采用自由基聚合的方法,以甲苯为溶剂,将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引入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材料(CSM),制备了CSM/PMAA混合膜液.利用四硫化双戊撑秋兰姆(DPTT)作为硫化剂,通过混合、硫化、压延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CSM/PMAA橡塑复合阳离子膜.对阳离子膜基本性能及稳定性的测试结果表明:膜的水含量(WR)在5.38%~28.3%之间,离子交换容量(IECs)在3.57~3.88m
采用戊二醛(GA)为交联剂,硫酸(H2SO4)为催化剂,对层层自组装(LbL)制备的(PEI/PSS)4.5-PAN复合纳滤膜进行交联改性,红外光谱(FTIR)和热分析(DCS)表征了交联前后复合膜的结构,研究了交联前后的复合膜纳滤截留Ni2+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交联度增大,聚电解质的热稳定性越大;当交联剂浓度为5.0wt%,催化剂浓度为0.50wt%,30℃交联24h后,交联改性复合膜对500m
采用全氟离子交换树脂中空细管对有机含铜废水进行了铜离子的去除与回收实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流速及不同长度树脂中空管对铜离子的回收率的影响,效果表明全氟离子交换树脂中空细管可用于吸附处理有机废水中的铜离子,同时为金属铜回收和资源利用提供了新的选择.
以EDTA为络合剂,选取含有重金属铅铜混合离子的土壤酸性沥出液为研究对象,探索络合纳滤工艺对铅离子和铜离子的去除率和膜通量的强化效果,并研究了pH、EDTA浓度和操作压力对络合纳滤过程的影响,同时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络合纳滤工艺的操作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EDTA可以明显地增加纳滤膜对铅铜混合离子的截留率并提高其膜通量,优化得到了EDTA络合纳滤工艺去除铅铜混合离子的最佳操作条件.
采用膜蒸馏组件对电镀反渗透浓水进行浓缩处理,研究热料液进口温度T1和冷料液进口温度T4等对膜蒸馏的产水通量和产水指标的影响,并对电镀反渗透浓水进行深度浓缩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料液进口温度T1的增加,产水通量和造水比均增大;随着冷料液进口温度T4的增加,产水通量减小但造水比增大.深度浓缩实验结果表明,当电镀反渗透浓水浓缩至8倍时,产水的电导率、COD、浊度和色度分别保持在50μS/cm、15mg/
以聚砜超滤膜为基膜,使用不同代数的聚酰胺-胺(PAMAM)与均苯三甲酰氯(TMC)的界面聚合反应制备了复合纳滤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ATR)进行膜表面结构分析,并研究了膜制备条件对其荷电性能及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酰胺-胺(PAMAM,G0)浓度为0.20%时,其截留率达到最大值91.2%,通量为最低值6.32L/(m2·h).于不同代数的PAMAM单体制备NF膜,界面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