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损井修复技术与应用

来源 :第四届全国油气田开发技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濮城油田经过30年的注水开发,长期的注采造成井况日益恶化,套损井逐年增加,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损失严重.针对濮城油田套损井的特点,运用测井技术来确定套损的程度和类型,选择相应的技术如:套管整形打通道、膨胀管补贴、4″套管衬贴工艺等工艺技术,对濮城油田的套损井进行修复与治理,通过工具的改进、管柱串的优化,使得修井工艺得到完善提高,达到恢复井点、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开发效果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认为层间矛盾的本质是各层水驱油推进速度不一样,减缓层间矛盾根本做法,是让各层水驱油均匀推进,都作贡献,采出程度同步.但面对怎样克服层间矛盾,能否彻底克服层间矛盾,开发层系如何划分与组合才能较好的减缓层间矛盾等问题。本文从两相渗流理论出发,用数值方法求解,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同时给出了容易操作的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的定量原则和方法,在商河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中原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深层低渗油气藏,经过多年的注水开发,部分油藏储层孔隙结构改变、层间矛盾突出、认识不清、开发效果变差.充分认识油藏各层的启动状况是实现精细注水、提高有效注水的前提.设计大通径的分层测试管柱,研究氧活化精细识别技术,将管柱分层技术与氧活化测试技术综合配套应用,确认潜力层,量化认识层间非均质性,重组层系及细化注水方案.在精细注采调整中,优化设计单层分注工艺技术,以满足缩小注水井段、
目前,中国油田80%的储量和产量采用注水开发,平均采收率在34%左右.制约注水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注入水温度明显低于油层温度,造成油层温度持续下降,增大了原油黏度.长期剧烈的温差导致储层孔喉胶结物及骨架矿物破碎,加剧了大孔道窜流,降低了采收率.物理模拟和驱替实验证实热水驱油能够提高采收率.围绕降低产生热水的费用,提高注入温度,提出了利用干热岩进行热水驱油的构想,利用干热岩进行热水采油是通过钻井向4
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1974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通过三十多年注水开发实践,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特点,从开发初期的早注分注到中高含水期的分层定量配水,注水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开发水平逐步提高,实现了宏观注水科学合理、微观注水适时精细,创造了水驱采收率45%以上的高效开发水平.
介绍了三种适合油田注水开发后期应用的细分注水工艺技术,对封偏配一体化细分注水技术、厚油层内长胶筒封堵炮眼细分注水技术、正反导向桥式偏心配水细分注水技术从管柱的结构组成、技术原理、主要配套工具、性能指标、适应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现场应用表明:细分注水技术的应用,改善了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减少了无效水循环,增加了有效水量,有效地控制了自然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为高含水期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本文叙述了应用膨胀管技术进行堵水及层系封堵的原理,介绍了应用膨胀管进行堵水及层系封堵试验的情况,以及应用膨胀管进行堵水及层系封堵所取得的认识.
膨胀管加固技术是一种密封效果较好、修后通径较大的密封加固技术,但存在着地面施工压力较高(35MPa以上,安全隐患)和必须使用专用投送管柱、专用高压泵(增加工序及费用)的缺点.因此研究应用了井下增压膨胀管加固技术,即地面提供较低的液体压力,井下增压后作用于胀头上,胀头挤压膨胀管,贴在套管上,完成套管加固修复.该技术的成功应用,降低了地面施工压力,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减少了施工工序,降低了施工成本.
辽河油田的锦州采油厂多属稠油开采,受注汽和高压注水等因素影响,油水井套变较多.在对其修复的过程中,修复难度较大,特别是小通径套损井修复率极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套损井段扩径、找通道技术不过关.针对小通径套损井段扩径、找通道困难的实际情况,采油厂提出并研制了三步法扩径、修井工艺技术.并设计完成与之配套的钻具组合.经现场试验,配套的钻具组合可使小通径套损井的修复率达90%以上,是处理小通径套损井段比较
套损井经过磨铣,整形,处理好通道后需要补贴加固,否则套管将在一定时间内复位或高压水进入地层重新损坏套管,而应用现有的套管补贴技术,对破损套管进行密封加固后的最大内径为Φ106mm,套管的内径依然比较小,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进行了膨胀管密封加固技术研究,方法是通过外力推动胀头胀开整根膨胀管,对膨胀管进行整体扩径,使其紧贴在套管壁上,完成对套损井的密封加固,经过膨胀加固后的套管内径可达到Φ110mm,
膨胀波纹管技术作为膨胀管技术的一个分支,能在钻井过程中有效封隔地层漏失、坍塌等复杂情况地层,同时不损失井眼直径.本文对国内外膨胀波纹管技术现状进行了叙述,介绍了目前我国膨胀波纹管技术研究进展情况,提出了该技术研究重点和今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