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8”丹东一次单站点短历时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

来源 :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常规气象资料、FY-2C加密卫星云图、地面加密自动站、雷达等资料对2008年8月11~12日丹东边门单站点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揭示了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主要结论是: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发生、发展在副热带西部西南气流的2个β中尺度对流系统是大暴雨的直接制造者;强降水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强降水发生之前有一个不稳定能量积累过程,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楔状云系的出现,为预测新对流单体生成以及突发性局地强降水临近预报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可能是强降水发生的触发条件。
其他文献
本文对2008年7月1日08时—20时逐3小时T639数值预报产品的500hpa高空形势及有利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有关层次物理量预报场进行等值线分析,并将预报场和实况进行对比分析,
会议
利用青岛的多普勒雷达数据、地面自动站、垂直风廓线等多种探测资料和NCEP的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8月17日和30日青岛奥帆赛期间两次江淮气旋暴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江淮
会议
使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数据,进行极坐标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换,计算得到了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2004-2005年较强对流降水51次过程中的组合反射率图像资料。利用灰度共生
会议
山东半岛的冷流降雪一般出现在烟台、威海地区,同一次过程在量级上往往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对几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发现低层风场的辐合是冷流降雪的主要触发机制,风场辐合是海岸
会议
本文利用NECP1°×1°的网格点数据资料,通过对2009年5月10日发生在山东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虽然发生在春季,但无论是环流形势、各物理量场的分布特
会议
本文在分析了大气环流及其诸层物理量场特征基础上,结合逐时卫星云图资料对2002年10月17日~18日宁夏固原一次大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了探讨,发现此次暴雪中低层存在着较明显的三
会议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雷达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08年7月30~31日和8月15-17日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两次局部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⑴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不
会议
  本文综合应用了FY-2C/D 静止卫星、TRMM 卫星和Cloudsat 卫星对台风“艾云尼”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台风眼区以及外围雨带降水和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台风发展
会议
本文利用1978~2007a辽宁省59个站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省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的年平均雷暴日为28.1d,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从东、西部山区向中部丘陵、
会议
利用卫星、多普勒雷达、常规探空、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高空和地面气象资料对抚顺2005~2007年汛期对流性强降水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抚顺汛期对流性强降水产生的天气系统主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