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成立大会、第一届全国中西医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暨第六届长城国际中西医心脏病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束支传导阻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心律失常,常见于各种心脏病的并发症.目前对其的治疗主要针对原发病.因其解剖及生理特性,阻滞心电图很难恢复正常.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西药有肯定疗效,心脏再同步化(CRT)被认为是更合理的治疗策略,但机制尚不明确,且一部分患者预后并不理想.近年来,曾有一些学者运用中药治愈束支传导阻滞的个案报道,但临床及实验研究并不充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运用中药治疗数例束支传导阻滞病入,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治疗阶段,以益气活血法和温阳利水法,辅以滋阴之品,以益气养阴为主,豁痰活血通络,用人参芍药散加减。综上所述,LBBB并非不治之症,辨证运用中药对其的治疗前景广阔。
其他文献
中医基础理论是介绍中医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一门基础课,是中医教学的根基,是广大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的第一门中医课程.通过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模式现状的分析,将建构主义教学观引入高校教学中,并总结了建构主义教学观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在中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种资源,给学生以想象发挥的空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思考,这
关于中医脏腑实质研究方法,本文提出继承、客观、实践、创新四个基本原则,认为可以从发展中求得继承,就脏腑形态而言,现实的人就是客观标准.对现代人脏腑实质的剖析认识,就中医基础理论关于脏腑实质研究的方法进行粗浅的原则分析,指出就目前的中医学发展状况分析,中医学要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必须首先发展,这是解决中医学发展瓶颈的关键。关于中医脏腑实质研究的进展又是中医基础理论发展的基础。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
七情病因学说作为中医学病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几千年来,中医情志病因学说恰恰缺乏对肝主疏泄调节情志的调控机制的描述.因此深入研究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功能的调控机制,是丰富和发展中医七情病因学说的必然要求.因此,找准肝疏泄失常典型情志病证PMS肝气逆、郁两证深入探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中枢功能定位及揭示部分机制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作者针对当前在实证主义主导的学术环境下,中医理论研究存在的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医生经验、患者体验脱节,倾向"去人化"、"简约化"、"线性化"的问题,力求寻求方法论和研究范式转变的可能性.在介绍、解读"叙事探究"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运用最具"质的研究"特点的"叙事探究"方法,开展关于中医医生和患者经验、体验、内在思维的研究,对于更好诠释中医实践经验的意义、丰富中医理论内涵、发掘中医经验人文内涵具有
从实验研究、临床观察等方面,综述近五年来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经前期综合征的分型以肝气郁型和肝气逆型多见,肝失疏泄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大量实验研究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做出深入的探讨,临床上因人而异,对症施治,疗效确切。今后进一步结合实验研究探讨PMS的微观机制,以及中药治疗本病的微观机理,同时扩大临床验证范围,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从而推进经前期综合征的研究。
运用传统文献整理方法,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渊源加以梳理,探讨其理论历史源流和发展,指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从古老的《黄帝内经》开始,经历了这个几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初现雏形;隋唐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渐进发展;宋金元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趋于完善;直至明清时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日臻成熟,在肺系疾病和肠系疾病等多病种中得以广泛应用。此后,
在遗传学学科发展史上,新学科赖以产生的条件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之别,对它们的分析、总结和阐述,成为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过程中的一面镜子,启发人们在中基学科的分化过程中,应关注新学科所应该具备的特点以及研究者需要具备的素质.对遗传学新学科的出现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不是孤立存在,它们统一于新学科产生的科研过程里。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分化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一些几个方面。新的学科必须具备别的学科所不
目的 研究益脑康对AS基础上的AIS SD大鼠AS相关指标的影响,以期部分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15只;B、C、D、E、F组共100只大鼠,在第8天开始复制AS模型,第65天,除C组外均复制AIS模型.第74天,采血测定血脂及ox-LDL、ICAM、VEGF浓度.结果 ①预用益脑康组血脂及ox-LDL、ICAM、VEGF水平与AS及AIS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
目的:观察心脉康片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0例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加用心脉康片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间PCI术后的临床心绞痛发作,造影再狭窄发生率等差异.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发生率及造影再狭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脉康片对PCI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窦性停搏又称为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发出冲动.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出现,或P波与QRS波群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患者出现黑曚、短暂意识障碍或晕厥,严重可发生Adams-Stokes综合征甚至死亡.窦性停搏、早搏属于中医学“心悸”、“脉结代”范畴。络病学说认为:分布在心脏区域的络脉包括心之气络和心之脉络。心之气络弥散敷布经气的作用涵盖由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