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的演化博弈分析:边界扳手视角

来源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zhongbao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界扳手是指一些从事跨边界活动的人,他们作为一个单位与其环境之间的关联者,可以履行几个不同的职能,如信息交换、获取资源和群体代表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与"引进来",将推动中国企业跨边界知识转移活动日益增多,边界扳手在知识转移活动以及战略决策的过程中也日趋重要.对边界扳手而言,边界扳手通过知识转移行为可以获得丰厚的报酬、晋升的机会等;对企业而言,企业通过激励边界扳手的知识转移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边界扳手在知识转移活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焦虑和不确定性,提高边界扳手进行知识转移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带来的挑战,提高企业的整体收益.因此,首先,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等对企业知识转移激励行为以及边界扳手的知识转移行为进行演化博弈分析并构建相关的演化博弈模型;其次,分析不同的情况下企业运用边界扳手进行知识转移活动时所产生的不同均衡结果,得出企业在针对边界扳手进行知识转移行为时应采取的策略.通过对企业知识转移激励机理的演化博弈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建立知识转移激励机制.
其他文献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跨境电商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于电商平台、商家和政府来说,了解消费者在跨境电商购物中的感知风险,有效地进行流程和服务改进从而降低消费者感知风险,促进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有效问卷485份,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消费者在跨境电商购物中的感知风险维度及其差异性.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参与跨境
在中国大力倡导"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对外经贸合作深入发展的今天,建立"中蒙俄经济走廊",充分发挥中俄蒙三国的经济互补性,挖掘三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和合作空间,对三国的经济发展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利用2002~2015年中俄对外贸易面板数据,通过引力模型分析了中蒙俄三国的贸易潜力.结果表明,近几年中俄两国之间的实际贸易额呈下降趋势,贸易增长潜力较大;中蒙两国之间的贸易虽呈现"贸易过度
本文分析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污染物的空间异质性排放过程,运用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139个地级市2003~2015年数据,构建异质性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污染物排放量的异质性空间特征.结果显示:①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污染物排放确实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且这种溢出效应确实具有异质性特征.这种异质性是由不同区域企业不同的空间互动关联导致.②中国"一带一路"沿线西部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面临诸多问题,其中宗教和政治风险尤为突出,本文运用2002~200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国别数据,使用Logit回归模型定性分析东道国宗教多元化、民族多样化以及其交互变量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策略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实证检验了出口市场宗教多元化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其一,宗教的多元化通过信用水平来传导,使海外投资企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其二,宗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直接投资活动.但是"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不同国家之间经济政治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其中东道国制度方面的因素已经成为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考量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东道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三个方面梳理了制度视角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旨在为后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投资合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国企业投资中亚也将迎来新的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势必会掀起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新一轮的投资高潮.本文总结了中国企业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风险,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投资中亚五国带来的新机遇,并据此提出针对中国企业投资中亚五国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东道国政治风险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政府的稳定性、东道国法治水平与中国企业对该国的直接投资风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东道国政府的治理质量与中国企业对该国投资风险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这表明东道国政府的稳定性越高,则中国企业在该国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越小;东道国法治水平越高,则中国企业在该国企业直接投资的风险越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越发加快.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受到国际的广泛关注.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主体,"走出去"的问题,一直是中国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无论从"质"还是"量"上看,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政府和企业自身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以防范和避免,从而保证中国企业能够更好地"走出
知识产权是衡量企业竞争优势和创新水平的重要内容,针对知识产权的相关政策将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进程乃至国家的整体创新水平.本文从制度视角和能力视角解读了知识产权的内涵,梳理了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企业创新产出之间从单一线性关系到非线性关系的发展脉络,并根据时间进程以及保护的主动程度将知识产权保护划分为顶层设计阶段、中层推进阶段、基层强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厘清了不同阶段中知识产权政策影响创新的传导机制.对二者
知识经济时代加速了科学技术、专利等一系列知识流在各大创新主体之间的转移,面对激烈的市场变化和巨大的竞争压力,传统企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本文以企业知识协同创新发展历程为线索,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以南昌市江中集团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协同视角,初步建立知识协同行为、知识协同模式及协同创新机制三者关系的分析框架,对江中集团创新能力构建过程中的三个知识协同阶段进行系统分析.案例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