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和排序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 :第九届中国林业经济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i412319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保护区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以广东省林业系统43个省级以上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为样本,以珍稀濒危植物分布、保护区面积、年平均降雨量、维管植物种数、珍稀濒危植物种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数、珍稀濒危动物种数、有林地面积、生态公益林面积等8个属性数据作为环境变量,建立数据库,进行UPGMA聚类分析和CCA排序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共有266个,面积1151378.29hm2.广东省林业系统省级以上森林生态类型自然保护区有43个,面积385935.45hm2,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2)UPGMA聚类分析将43个自然保护区分为4大类,基本上反映了省内生境的地带性分异;(3)8个环境变量与典范对应分析3个排序轴都有较强的相关性.保护区、有林地面积和生态公益林的面积与维管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的种数正相关性尤为显著.聚类分析与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共同揭示环境变量影响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抢抓全国自然保护区示范省建设机遇,完善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网络,组成更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同时重视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生态公益林的同步建设,是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已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林业大省的广东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努力.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广东省的影响、分析了广东省森林状况以及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
会议
南京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石化、机械、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化工等几大主导产业,随之而来,南京又存在资源支撑和利用能力不足、城市环境治理尚待加强、环境资源压力逐年增
央视新址北楼大火、上海静安区教师公寓特大火灾、英国伦敦“格伦费尔塔”大火……建筑物尤其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争取逃生时间和空间至关重要,这也是防火玻璃出现的意义.r
期刊
2011年,二期“天保”工程启动,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和使命再次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天保”工程与“非京都市场”林业碳汇项目,从实施范围、目标和实施手段三个方面
本文运用Matlab平台BP神经网络对第五次至第七次全国森林清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我国各省区森林资源在近15年间的发展变化作出评价,计算结果显示,在第五次至第六次森林资源清
本文对退耕还林的驱动力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判断各种影响要素的本质属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机制.再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对不同驱动力的能量分析,
我国现有林情体制中,政府仍是保护和引导森林发展的主体,但单一的补偿机制带来了成本与收益的极度不对称,如何引入科学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将政府与市场补偿机制相结合,达到
基于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对杭州市2000~2009年十年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了测度,分析了碳排放变化趋势及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伴随着GDP的增长,20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基于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替代工程法和防护支出法
为研究含FeOx结瘤物的形成和演变,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光谱仪对超低碳铝脱氧含钛IF钢的水口结瘤物进行分析.结瘤物分为凝钢层和主体层.由于氧化物形貌和成分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