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508气动摇架细纱机生产JC/T5.8Tex纱的实践

来源 :2007中西部纺织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第一次使用F1508-QVX型"V"形气动摇架细纱机生产JC/T(60/40)5.8Tex高档售纱,生产中根据F1508-QVX型"V"形气动摇架细纱机的QVX型"V"形气动摇架牵伸特点和JC/T(60/40)5.8Tex粗纱定量2.3g/10m的情况,对罗拉隔距、皮辊和上销位置、钳口、后牵伸倍数、加压、皮辊状态等进行综合性调整,加强前牵伸区对须条的控制效果,使F1S08-QVX型"V"形气动摇架细纱机生产的精梳棉涤JC/T(60/40)5.8Tex高档售纱,乌斯特条干达到了一流水平。
其他文献
目前,双宫丝生产设备及工艺大致有三种类型:一,设备由原淘汰的立缫机改造,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操作完全由人来完成,双宫丝纤度通过人的肉眼观察茧团大小、手感丝条粗细、手动添绪来控制;二,在立缫机上加装纤度感知器,在生产过程中,当双宫丝纤度偏细到细限纤度值时,纤度控制机构中的指示灯(红灯)亮,即提示操作者此时需要添绪,添绪后,生丝纤度大于细限纤度值时,红灯息;三,使用双宫丝自动缫丝机,该设备用机械代替了操作
本文通过企业重建质量品牌的过程、措施与效果,简述了改制企业重建质量品牌的重要作用。具体做法有:制定了质量工作计划;细化了质量保证措施与质量考核;通过了IS09000认证,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质量要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强化了质量品牌。企业改制重组后,通过重建质量品牌战略的实施,强化内部管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显现。
将自制的纳米TiO2用于棉织物的复合功能整理。通过正交实验,以整理后织物的防紫外性能为评价因素,确定了整理的较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整理后织物的防紫外指数UPF超过了15,达到了澳大利亚的防晒服装标准;整理后织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对空气中甲醛的光催化降解能力在100min内能达到90%以上,织物的强力和白度无明显变化。
本文介绍了74型设备中重锤摆臂式松紧架在电气同步调节中的作用及如何正确使用好松紧架以及74型设备的改造,印染布加工过程中产生皱条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采用双氧水/活化剂对涤/棉织物进行退浆,探讨了双氧水、活化剂用量、退浆温度、时间和pH值对PVA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氧水/活化剂法退浆的较好工艺条件:双氧水4ml/L,活化剂7.5g/L,温度100℃,pH值5,时间20min。与其它三种传统退浆方法相比,双氧水/活化剂退浆具有退浆率高,白度好,强力损伤小,退浆液中PVA降解率高和退浆液为中性,可以减轻退浆后的水洗负担,有利于实现清洁化前处理
本文从分析巴蜀地区丰富的纺织服饰文化入手,提出了建设巴蜀地区民族纺织服饰特色数据库的设想,探讨了建设内容与方法,指出了建设中注意的问题。
细纱工序是赛络纺的关键工序,由于是两根具有一定间距的粗纱同时平行喂入到细纱牵伸区,因而需要对细纱机的喂入装置进行改造,增加一倍粗纱吊锭,保证细纱机无空锭;其二,喂入细纱牵伸区的两根粗纱必须选择适宜的距离,间隔大小,赛络纺的股线效果不明显。间距太大,极易造成断头增加,纤维跑花,粗、细节增加,影响细纱条干质量。其三是由于细纱工序是双根粗纱平行喂入,单粗纱定量较轻,但实际总牵伸倍数较大,加之粗纱喂入装置
长期以来,丝绸一直是四川重要的出口商品;茧丝绸行业是四川省具有一定优势的传统产业,也是巴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象征。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国有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战略、"退耕还林"政策以及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省茧丝绸行业投资主体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工艺技术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茧丝绸生产地域的分布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迅速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现阶段纺织行业的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分析发展湖南纺织的现状,发展的特点,有利条件,并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新时期的发展看法:要加快技术结构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原料结构调整,实现原料的多元化;加快重点行业调整,推进结构优化;提高纺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大力推进自主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打造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中度。
研究研发高支细薄纯麻织物面料是苎麻生产的新发展方向,文章介绍了特高支苎麻织物的纺纱生产的技术方案:采用水溶性维纶作为载体,与苎麻纤维条混、纺纱、织造成坯布,在后整理工艺中溶去维纶纤维达到生产高支、细薄纯苎麻织物面料的目的。其工艺流程为并条工序→粗条工序→细纱工序。指出了各工序的工艺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