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随后,教育部发布了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明确了教师教育振兴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十大行动。这些重磅文件很好地体现了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决心。在我国,体育教师虽然作为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常常处于边缘化的地带。国家对于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支持有限,学术界对于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也不多,这是非常不利于体育教师在社会中的融入和工作岗位上的成长。体育名师工作室不仅契合国家政策理念,更是通过发挥工作室的平台功能,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骨干带头示范,树立典型标杆发挥辐射效应;坚持名师点拨引领,培养骨干精英强化指导效应;坚持教学实践反思,提升学科教学产生质量效应。为了弥补湖北省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空白,促进体育教师与社会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对湖北省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这一机构进行剖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2.1访谈法本研究以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体育名师、部分骨干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访谈对象,运用结构式访谈与非结构式访谈为基本访谈方法。通过湖北省举办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的"骨干体育教师培训项目",对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体育名师、骨干体育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体育名师工作室的认识与建议,以便获取有价值的一手访谈资料,对获得的访谈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2.2问卷调查法根据选题的需要,本研究需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应研究。在样本选取方面,准备随机抽取湖北省6个体育名师工作室,对每个工作室随机抽取6名体育教师(中小学体育教师各两名),调查体育教师对名师工作室认知和了解情况、教学科研、专业技能水平、教育教学水平、职业情感与态度、教学体验等方面的内容。2.3案例研究方法由于本论文的主题在国内研究领域并无具体程序可遵循,只有通过一些具体案列进行分析,在作者前期的调研及其研究过程中,发现其他地区体育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具有成熟的手段与方式,他们的积极尝试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这些带有实践性质的做法需要进行提炼和总结,作为本研究的素材和支持。探讨其中带有规律性的、具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尝试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解析,为体育名师工作室建设提供有效建议。研究结果:3.1体育名师工作室的研究现状湖北省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主要是依托慧教云教学平台进行线上工作室建设,但其建设和发展情况并不理想,全省12个地级市,只有6个地级市开通了慧教云教学平台,6个地级市还有3个未开设体育名师工作室。名师工作室两级分化严重且地区分布不均,全省一共521个名师工作室,武汉市便有384个,且其他地区的工作室和武汉市工作室存在明显差距。体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申报条件高且名额有限,工作室主持人每年评选一次,目前还未全省覆盖。活动经费主要是来自所在单位提供,开设专户,专款专用,经费限制导致相关教学活动以及对口帮扶活动难以开展。难以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段、跨学科联合教研新机制,对于机制的创新存在困境。3.2体育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一般是省特级教师或者是地市级名师,掌握宝贵的社会资源并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其工作室成员主要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工作室发挥"共建、共享、共进"等功能,是集专业引领、区域辐射、共享提升、教学教研等职能于一体的教师发展共同体。湖北体育名师工作室建立了网络和微信平台,为体育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科研资源和互动机会。工作室定期展开线下交流活动,理论联系实际,面向一线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教学能力,依托专家引领,以点带面辐射,培养教学能手。发挥辐射作用,对贫困地区展开教育帮扶,开展送交交流和巡回讲学活动,指导乡村教师,建设乡村学校,助力精准脱贫。研究结论:4.1加强政策扶持定期划拨经费;减轻主持人的工作量;工作室成员享有培训学习、学术研讨等优待;奖励优秀工作室主持人;评优评先向优秀成员倾斜;提供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给予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充沛的资源保障。4.2加强专业支持提供专家问诊,答疑解惑;带动区域学习,互学共鉴;加强对口帮扶,对症下药;做好网上平台,实时更新;广泛开展对口交流学习,建立常态机制,形成固有模式,积极促进城乡间教学相长。4.3加强评价激励建立名师工作室巡视组,对名师工作室进行评定;关注日常运行情况,对实施过程重点关注;聘请省、市教科院和高校专家参与评价考核,对工作室机制、内涵和品质提出建议;及时了解工作室的进展情况,发现优长,了解不足,探究成因与对策,为工作室持续优化发展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