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胫腓螺钉固定对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下胫腓螺钉固定治疗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46例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患者,其中24例应用下胫腓螺钉固定(固定组),22例未予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未固定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负重锻炼情况、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术后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及下胫腓间隙(TBCS).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致伤原因、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随访13~18个月,平均15.2个月.两组患者均无下胫腓再分离、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切口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发生.固定组术后开始完全负重锻炼时间晚于未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胫腓重叠距离、下胫腓间隙、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胫腓联合分离失稳固然需要处理,但目前部分治疗为追求绝对稳定而存在过度固定.在治疗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并下胫腓分离时(除外Maisonneuve骨折),若能按损伤情况修复内、外及后侧结构,即可满足普通人的日常需求,即使应力实验阳性,也不会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预后造成明显影响.此时下胫腓螺钉固定与否对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使用得宝松、玻璃酸钠痛点阻滞联合注射臭氧松解后即可给予大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及肩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130例,男:78例,女:52例,年龄为55岁~80岁,平均为68.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为70例,对照组为60例.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BMP-2 and BMP-7 protein in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f fluorosis rats and discuss the relation of fluorosis and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ssifi
手握测力计是一种肌力定量检查工具,要求检查者有较强的臂力和较多的经验,初学者使用手握测力计的测试结果一般信度不高,影响临床推广应用.目的 探讨提高初学者使用手握测力计测试信度的简便方法.方法 用简便抽样方法选择21人,其中男性10人,年龄(岁):39.0±9.5 ;女性11人,年龄(岁):30.7±6.3 .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周围肿瘤的中长期疗效.方法:1997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我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周围肿瘤共58例.其中男37例,女21例;平均年龄48.2岁(16-77岁);左侧30例,右侧28例;股骨远端31例,胫骨近端27例;骨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22例,纤维肉瘤5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尤文氏肉瘤1例.
目的 探讨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侧假体周围感染而另一侧假体无感染长期存活的原因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本组连续收治双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一侧关节假体周围感染而另一侧人工关节假体长期存活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例,女5例;年龄46~75岁,平均60.7岁.其中双膝关节置换2例,双髋置换4例.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植入抗生素(万古霉素)骨水泥间隔体,感染控制后二期植入关节假体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髓内钉手术后恢复过程中步态变化规律.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微创髓内钉手术病例238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术前签署知情告知志愿书.年龄66岁-93岁,平均74.5岁,男128例,女110例.
会议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预防及处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6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所有行MED手术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402例(465个椎间隙),其中单节段椎间盘突出350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32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20例。
目的:探讨严重膝内翻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我科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例,分为严重膝内翻组37例(43膝)(膝内翻角度≥20°),对照组32例(40膝)(膝内翻<5°)。在严重膝内翻组中,膝内翻角度<30°的共33膝,使用非限制性膝关节假体,膝内翻角度≥30°的共10膝,使用旋转稳定型膝关节假体;对照组病例中均采用非限制性假体。
目的 评价尺桡骨旋转截骨术治疗分娩性臂丛损伤(产瘫)肘后遗症的价值。方法 2007年8月至2009 年10 月,对13例产瘫肘后遗症前臂旋前挛缩并发桡骨小头脱位患儿施行前臂尺桡骨旋前截骨手术,并经术后6~16个月(平均8个月) 的随访。术后前臂功能采用旋前位置角度的改善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术后前臂均处于旋前30°位置,功能及外观均获得改善。结论 尺桡骨旋转截骨矫形手术在产瘫肘挛缩后遗症的治疗中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