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后头部瘢痕溃疡恶变伴颅骨缺损修复的体会(附1例报告)

来源 :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感染后头部瘢痕溃疡恶变伴颅骨缺损患者,根据临床针对情况,在全麻下行皮瓣修复术治疗。术后头部皮瓣完全成活,切口一期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真皮替代物-激光微孔化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材料(LPADM)并验证其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鲜健康小白猪断层真皮,一部分经高钠-SDS法脱细胞获得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另一部分先行激光打孔,再经脱细胞从而获得LPADM,检测LPADM的物理性状。选SD大鼠30只,在其背部制作4个2.0cm×2.0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一步法”分别行LPADM自体中厚皮片复合移植(L
本文通过结合病例,对指头炎患儿误诊为烫伤的原因的进行了分析。同时,阐述了带状疙疹以及烧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下肢深度烧伤患者,在皮源较充足情况下的创面修复方案,在保障其功能修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兼顾外观的修复。方法:对此类患者在伤后10-14天进行手术治疗,创面处理以剥削痂为主,对肉芽创面宜刮除至基底板层,之后以头皮及背部等为供皮区,取刃厚皮(0.2-0.6 mm进行大张筛状皮移植,对于无法一次性覆盖创面者,可在第一次手术后10天左右行二次手术治疗,术式与前者一致。植皮术后10天左右拆线并开始
本文针对烧创伤患者和电击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式。经治疗结果看,采用包括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滴注冲洗技术及皮片或皮瓣移植等方法在内的综合治疗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严重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总结1例新生儿烧伤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提出手术室护士必须熟悉新生儿手术护理重点、生理特点及手术步骤,充分的术前物品、器械准备,术中的密切配合为手术成功提高保障。
目的:探讨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系统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20例膝部严重烧(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经早期积极清创后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滴注冲洗技术控制感染并行创面准备,再行局部或游离皮瓣(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为主)转移结合自体皮片移植修复创面;创面愈合后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结果:术后自体皮瓣和皮片移植后均成活良好,创面完全修复。患者平均住院时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对感染创面中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无菌切除C57小鼠背部1cm×1 cm的全层皮肤,将细菌荧光素酶标记的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涂抹创面后,封闭创面24 h,制成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将40只模型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实验组行VAC治疗,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前和治疗24
目的:探讨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在修复下腹部及会阴区瘢痕挛缩中的应用,及其远端分叶皮瓣的设计。方法:22例下腹部至会阴区有广泛性瘢痕增生及挛缩畸形的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远端设计长宽比例1∶1~3∶1的分叶瓣,用以覆盖重要功能区,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自体中厚皮。结果:22例患者共24个皮瓣均存活良好,皮瓣色泽正常,外生殖器外形及功能正常,随访3月~2年,未
报告了应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改进换药中心伤口病案照片管理的经验。分析以往照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了一套实用性强、适合换药中心管理伤口病案照片的应用型软件。该系统共包括7个管理模块,可以对相关病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进行专业化的伤口病案信息管理,并可以联入医院信息系统,弥补了原先伤口病案照片在管理方面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的:总结了一例坏疽性脓皮病感染创面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根据患者局部创面及全身因素的特点,通过系统评估,采用了臭氧水清洗创面,结合使用了银锌软膏+凡士林纱布包扎创面的方法。结果:该患者的创面在21天内完全愈合,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 采用臭氧水冲洗的方法作为坏疽性脓皮病感染创面的辅助治疗,是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