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养生如何养阳气

来源 :2010海峡两岸养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ui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气是人体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素问·生气通天论》关于阳气有一段著名的论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因此顾护阳气是重要的养生之道,尤其老年人阳气容易衰竭,养护阳气的重要性更为重要。老年入阳气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春夏养阳、饮食养阳、脚下养阳及动中养阳。指出,阳气为人身之大宝,只有时时顾护阳气,保持充足的阳气,才能延缓衰老,预防疾病。
其他文献
太极拳本身就有阴阳哲理的内涵,也就是“法于阴阳”,而其拳理法,是平衡运动地大脑细胞和血液循环都有益的运动,也就是“和于数术”之意。因此太极拳的养生是符合《内经》的。太极拳动静相间、阴阳平衡,开发右脑、运动量适中、经络运动等,促进精神与身体无力上的平衡,是一种积极的养生之道。
生气通天,是《内经》生命学说的核心理论,它探讨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相通之理,反映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文章对比了生气通天学说与新兴的达尔文医学理论,指出达尔文医学理论的构建于生气通天的理论有基本相同的出发点,并以生气通天学说指导养生防病,表明人们重视养生、重温中医生气通天的道理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对中医发展进行了历史回溯,从原始的个体全科时代,到近现代的分科时代,面向未来的中医必然将进行分中之合,实现局部中的整体观演绎,中医临床整体性的回归趋势已经悄悄形成,整体性回归是螺旋式上升的形式,不是对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重新整合中医内部的核心整体技术体系的同时,有机整合西方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一个开放性的动态系统。在东西方医学文化的激烈碰撞交汇中,年轻的中医康复学正在扮演
秋天属“金”,立秋之后天气由热渐凉,进入了“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万物开始凋零,天气收敛,给人以“悲秋”之感。人体相应于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也要开始保护、收养内在“阳气”,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阳收敛”这一原则。中医讲的“秋冬养阳”正是这个道理。文章介绍了秋季养生的知识点,并提出了阴阳平补用秋果,滋润保肺应秋气的理论。
中医养生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体生命规律,阐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理论和方法。《内经》作为中医学的第一部经典大作,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养生学说也是中医养生理论发展运用的源薮。文章着重对《内经》养生学说的特色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中医养生方法的应用应遵从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现《内经》的学术特色,学以致用,并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医养生的理论及实践体系
中医早在《内经》时代,已经形成了颇为完善的养生理论,其理念和原则一直为后世所继承发扬,为独具特色的中医养生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并切实、有效地指导养生防病实践。学习和领会《内经》养生理论,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医养生学说的学术渊源,而且对发扬光大这一学说,提高人们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四时”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哲学范畴,《黄帝内经》将四时变化与中医学整体观念、阳阴平衡相联系,多角度地阐释了四时养生的观点。后世诸多医家继承、发展此思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广泛应用于养生实践中,以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治未病”是对疾病主动预防,它指出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医学重在预防的思想。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治未病”的重要性。孙思邈“治未病”思想可以概括为“治未病”养生要以养性为本,性命双修;“治未病”须重视饮食调养、饮食疗法的应用;提倡“治未病”要常欲小劳,配合适当的导引、按摩、吐纳气息,却疾强身,从而使人们达到形神统一,形与神俱的健康境界。
本文论述了东西方养生的含义及养生方法,指出了要想得到理想的养生效果,养生的个性化研究势在必行。纵观历史上的养生大家及其养生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性。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各有千秋,各有适应群体,并非人人皆可。  本文指出生命是由三个元素精气神组成的,养生就是养护精气神,达到精满,气旺,神足的境界。意象医学以精气神为元素,建立了生命的数学模型,从而奠定了养生的数学思维模式。意象医学以象思维的方式结合脉象诊断
医学的目的是治病救人,医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健康。文章简要概述了医学面临的现状,着重对四季养生中各个季节养生的原则及进补宜选用的中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依据体质采取养生时对药物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