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脊髓水平强啡肽系统探讨艾灸缓解IBS慢性内脏痛的机制

来源 :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合募配穴”中医针灸理论为指导,从脊髓水平强啡肽(Dynorphin,Dyn)系统探讨温和灸天枢、上巨虚穴缓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慢性内脏痛的镇痛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直结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tion,CRD)刺激制备 IBS慢性内脏痛大鼠模型。①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i.t.Dyn组、i.t.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组、i.t.κ受体拮抗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组、i.t.Dyn+nor-BNI组。i.t.Dyn、i.t.NS、i.t.nor-BNI、i.t.Dyn+nor-BNI组,于大鼠出生后第36天分别给予鞘内注射Dyn、NS、nor-BNI、Dyn+nor-BNI。干预结束后,采用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withdrawl reflex,AWR)评分作为检测大鼠内脏痛的行为学指标。②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i.t.nor-BNI+艾灸组、i.t.Dyn+艾灸组、i.t.nor-BNI组、i.t.Dyn组。艾灸组大鼠出生后第36-42 天接受温和灸双侧天枢、上巨虚穴干预;i.t.nor-BNI+艾灸、i.t.Dyn+艾灸组,于每次艾灸干预前15分钟分别给予i.t.nor-BNI、Dyn;i.t.nor-BNI、i.t.Dyn组大鼠每天同一时间分别给予i.t.nor-BNI、Dyn。所有干预结束后,采用AWR 评分作为检测内脏痛的行为学指标。③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艾灸组、假艾灸组,艾灸组、假艾灸组大鼠出生后第36-42 天分别接受温和灸与假温和灸干预。所有干预结束后,采用AWR 评分作为检测内脏痛的行为学指标;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L6-S1 脊髓节段前强啡肽原 (Preprodynorphin, PPD) mRNA、κ受体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相应脊髓节段Dyn的表达;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adsordent assay,ELISA)检测相应脊髓节段 Dyn的浓度。结果:①在不同强度(20、40、60、80mmHg)的内脏痛诱发刺激下,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AWR 评分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i.t.Dyn组大鼠AWR 评分降低(P<0.01),与i.t.Dyn组相比,i.t.Dyn+nor-BNI组大鼠AWR 评分升高(P<0.05)。②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1);在一定强度的内脏痛诱发刺激下,与艾灸组相比,艾灸+i.t.nor-BNI组大鼠AWR评分升高(P<0.01),艾灸+i.t.Dyn组大鼠AWR评分降低(P<0.01)。③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脊髓背角PPD mRNA、Dyn、κ受体mRNA 阳性表达总面积与OD值、Dyn含量均明显增加(P<0.01, P<0.05);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PPD mRNA、Dyn、κ受体mRNA 阳性表达总面积与OD 值、Dyn 含量均升高(P<0.01, P<0.05)。结论:艾灸镇痛作用能被i.t. nor-BNI部分阻断,且能被鞘内注射Dyn 加强,提示脊髓水平 Dyn系统参与艾灸镇痛过程。温和灸天枢、上巨虚穴促进慢性内脏痛大鼠L6-S1脊髓节段Dyn的合成、κ受体mRNA的表达,提示温和灸通过激活脊髓水平Dyn系统是实现镇痛作用。
其他文献
背景: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炎症递质,具有下调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IL-10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并且研究表明IL-10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IL-10-1082G/A基因基因是最常研究的基因多态性之一,但与冠心病(CHD)关联性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目的:研究白种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0-1082 G/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关联性。  方法:采用Meta分析,6篇病例对照
目的:探讨复元醒脑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干预作用。  方法:将SHR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20)、安宫牛黄胶囊组(N=20)、复元醒脑汤组(N=20),并与WKY假手术组((N=20)对照。模型组、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脑汤组在收缩压达到21.3KPa基础上以胶原酶加肝素尾状核注射法诱发脑出血,建立高血压性脑出血模型,其中安宫牛黄胶囊组和复元醒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浓度变化对预测28d生存情况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设计,入选我院ICU 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脓毒症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56例,排除年龄<18岁;慢性疾病终末期;入选3 d内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急性胰腺炎,但明确无感染者;因为其他医学原因,预测不可能生存超过28 d的患者,45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患者于发病后
目的:对睾丸微结石症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方法:收集近期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睾丸微结石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结果:近期国内外学者对该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同肿瘤等其他病症的关系有了进一步进展,研究发现,纳米菌参与了睾丸微结石的形成过程,相关循证医学研究初步发现睾丸微结石能够增加生殖细胞肿瘤的危险度,尽管目前对此还有争议,应该对容易并发睾丸肿瘤的高危人群严密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OX-2多态性的分布及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将178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并设725例正常对照组。运用PCR-RFLP 技术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COX-2 基因启动子区-1290A/G、-1195A/G、-765G/C 位点。  结果:COX-76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CM syndromes of patients with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hina. Methods:A total of 624patients with a diagnosis of CHD, confi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发病时间、季节以及节气的规律,本文对317例AMI住院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以期发现其中的规律,以指导临床进行有效防治。
目的:比较交替使用两个穿刺部位与持续使用单个穿刺部位静脉泵入高危药物的观察。  方法:选择在双上肢前臂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高危药物的危重症患者30例,按随机分组,实验组15例:交替使用两个穿刺部位;对照组15例:持续使用单个穿刺部位。比较 两组引起的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发生静脉炎0例,外渗2例;对照组发生 静脉炎3例,外渗5例。2组引起的静脉炎和外渗率比较,经X2检验,P<0.01
目的:应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乌司他丁对脓毒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按照循证医 学要求全面检索相关医学数据库,筛选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和半随机对 照试验,由2名参与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纳入20个临床试验,其中干预措施仅使用乌司他丁的试验15个(971例患者),使用乌司他丁加胸腺肽α 1的试验5个(679例患者);
目的:通过临床循证医学研究原则证实针刺治疗中风病偏瘫的有效性、安全性,回答世界医学界针刺治疗中风病偏瘫是否有效、安全性和优效性这一悬而未解的问题。  方法:遵照循证医学RCT 临床研究原则,六家三级甲等医院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大样本临床进行了307例缺血性中风病偏瘫病人的临床研究。临床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和针刺加康复组。采用阴阳调衡透刺针法针刺治疗与国际公认的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方法的优效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