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普兰店市安波温泉地热地质特征与成因模式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2015年年会暨地下水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波温泉位于辽宁省普兰店市,处于金州大断裂附近,深部为地幔隆起带.深大断裂沟通了地幔,导致地幔物质上涌,构成了热量来源.大气降水沿断裂破碎带渗入地下,对深层地下水进行补给.地下热水露头出露于砂砾层中,水温60~73℃,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型.总之,安波地下热水的成热模式为大气降水通过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垂直进入地下,沿孔隙和裂隙下渗进行深循环,在深部加热后形成地热水体,并使深层原生地下热水具有了承压性。加热后的地下热水在高温高压下,向压力较小的地表循环,并经导热导水通道(F1断裂和F3断裂切割形成的破碎带)上升至地表,经钻孔揭露形成热水井.安波地热资源属于断裂岩浆岩型低温地热田。地热异常区由安波河河谷和一级阶地范围内的两处走向近北东向纺缍状形条带组成,安波地热田主要导热导水构造是一条走向NNE的压扭性断裂,即F1断裂,在安波镇附近切割了近EW向的F3断裂,在断裂破碎带与影响带部位,因应力集中,岩石破碎,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地下热水的储存空间和运移通道。
其他文献
了解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程度对生态环境改良和海水入侵灾害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选取Cl-、TDS等五项因子构建指标体系对潍北平原海水入侵程度进行评价,并用野外调查资料验证了结果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海水入侵程度相对较重,入侵范围已覆盖研究区面积的68.2%,其中严重入侵区所占比例超过50%;区域上,入侵程度呈现中间强两侧弱、北部强南部弱的特征.
为分析通辽市平原区土地沙化风险性,指导土地沙化治理工作,本文以模型分析技术为支撑,进行研究区土地沙化风险评价.在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沙化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其中的地表岩性评价因子通过三维地质岩相模型获取其数据,对于研究区水位埋深和水资源补排情况两项评价因子的数据通过建立研究区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获得.对各项评价因子量化并赋予相应权重,应用基于GIS的综合评价模型实现研究区土地沙化分区
弄清基岩地下水在径流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丰富径流形成机制,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以密云水库的一个源头区小流域为例,利用水化学和同位素方法,从场次降雨和全年两个时间尺度上,定量求解了各径流组成成分对径流的贡献,并用数字滤波方法的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岩地下水是暴雨-径流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洪峰的贡献率约为70%;年尺度上基岩地下水对径流的贡献也很显著,但是空间变异性较大,其在
以南京玄武湖和河海大学东湖为例,采取钼酸铵分光光度测定法和SMT分级提取法测定湖底沉积物和上覆水总磷和各形态磷浓度,以探究不同的湖床沉积物磷含量与水体磷含量分布及两者关联性.实验证明,沉积物磷含量受人为作用、植被情况、水力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无机磷含量远高于有机磷含量,无机磷中NaOH-P占主体,约40%-50%,HCl-P含量较少但更稳定,不易被固定吸附.水体总磷TP与沉积物总磷、NaOH
选取河北太行山区典型的平山、阜平及涞源等主要地热水点进行地热地质调查,并收集及采集样品进行分析,通过对研究区地热地质背景、环境条件、水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旨在揭示地下热水形成的机理,指导今后区内地热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工作。研究成果对于目前节能减排、推进山区生态文明建设及减缓雾霾天气将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将推动太行山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
实践表明,在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突水隐患没有被消除的情况下盲目组织生产,是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只有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切实做好各项防治措施,才能够避免水害事故的发生.传统的水文地质探测手段难以有效查明当前煤矿在大采深和高水压等背景下的水文地质问题,为此作者河南省境内的岩溶大水煤矿,开展了水文地质探查和试验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三落程非稳定流放水和示踪联合试验方法、利用水化学成分和稳定同位素判
对湘西洛塔不同生态环境类型准森林半覆盖区、旱地与草地全覆盖区下坡面径流特征以及含沙量、水化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小路湾最大坡面径流量平均值是阿亏的95.97倍,最大坡面径流强度平均值是其11.84倍;阿亏坡面径流动态曲线呈双峰或多峰缓变型,小路湾坡面径流动态曲线呈单峰急变型;阿亏与小路湾坡面径流泥沙量平均值分别为254.11mg/l、1639.92mg/l,小路湾泥沙量是阿亏的6.45倍,土壤侵
在济南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与泉水保护之间矛盾日益激化,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角度出发,迫切需要研究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以原生地质地貌条件为基础,建立PDSR协调性评价概念模型,构建城市建设与泉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评价体系,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和层次分析法,并引入协调级差函数,进行二者协调程度的模糊评价.结果表明:基本协调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平原区,协调性较差区主要分布于中部低山丘陵与山前倾
为评估一处位于长江漫滩上的城市垃圾场对环境的影响,对不同深度土层中的N、P、S、Cd、Hg、As、Pb、Cu、Zn等污染指标元素进行检测,进而描绘了污染质的分布特征.又结合垃圾场所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流驱动下的污染扩散机制.认为,经降雨入渗后的淋滤作用,该场地垃圾层污染质向深部迁移,但下垫面的粘性土层有效阻碍了其向深部含水层的扩散,同时,深部地下水的承压性也是阻止污染物进入含水层的决定因素
七里沟水源地和丁楼-茅村水源地是徐州市最重要的两个水源地.由于岩溶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形成了明显的水位降落漏斗,引发了岩溶地面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本文以1941年首次开采岩溶水以来的多年开采量数据和1980年以来的水位动态监测数据为基础,揭示了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演变规律及主导因素,并结合降水补给量对岩溶水的开采现状进行评价,针对徐州市水资源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