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鉴定的转移相关基因

来源 :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获得是多种基因的结构、功能和表达情况改变积累的结果。在本研究中,笔者应用基于表型克隆原理的抑制消减杂交(SSH)技术,以源于同一母系但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一对肺巨细胞癌细胞株为模型,寻找与肺巨细胞癌转移促进相关的基因,并进行生物功能验证和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其他文献
鼻咽癌(NPC)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特殊类型头颈部癌,绝大部份为低分化或未分化型鳞癌,恶性度较高,生长快,易出现远处转移,因此,除公认的局部放射治疗外,近年,NPC化疗亦有长足的进展,在其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晚期鼻咽癌化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Ⅰ、Ⅱ期鼻咽癌患者采用常规外照射放疗与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长期疗效差异。方法:前瞻性研究321例Ⅰ、Ⅱ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外照射组223人,腔内放疗组98人;常规外照射组采用低熔点铅挡块不规则野照射,常规方法照射,常规分割,总剂量为66Gy-74Gy;腔内放疔组采用同样的外照射方法,只是总剂量给与.58Gy-62Gy,并接着给与15-20Gy腔内近距离放疗。结果:经过5年的随访,常规
目的:研究在鼻咽癌后装铱源腔内照射中,在施源器中加入微型屏蔽块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材料和方法:为模拟鼻咽癌腔内照射,假设一120×120×120mm3水体模中心有一正方体空腔(模拟鼻咽腔),在空腔中置入直径为空腔长度的球形施源器,在球体中嵌入厚度为6mm的半球凹形铅屏蔽块。采用蒙特卡罗方法计算加入施源器后体模受铱源(192Ir)照射的百分深度量。自定义相对衰减系数(Cr)和绝对衰减系数(Ca)。采用
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迅猛发展,目前发现许多常见病都有着复杂的遗传背景,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病、精神系统疾病,甚至皮肤病,我们统称这类疾病为复杂性疾病或复杂的遗传性疾病。所谓“复杂性”表现为表型与基因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这类疾病具有下述共同特征:多基因遗传、基因型不完全外显、家系内及家系间的遗传异质性以及连续表型变异或间断表型变异的环境修饰。这些遗传复杂性使得将复杂遗传变异分解为孟德尔因子相当
为了进一步阐明H101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在H1O1I, II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基因工程腺病毒注射液( H101)Ⅲ期临床试验(头颈-食管鳞癌),比较H101瘤内注射联合PF(或AF)方案化疗与单纯PF(或AF)方案化疗对头颈一食管鳞癌的治疗效果,证实H101治疗头颈-食管鳞癌的有效性,评定H101在头颈-食管鳞癌治疗中的作用和安全性。
本文从肿瘤临床出发,研究心理干预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心理干预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考察各种心理测查工具的临床实证效度。探索肿瘤临床简便、可行和实用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推动肿瘤临床整体化医疗和护理的进程,为我国心理肿瘤学的发展开创一定的基础;为心理肿瘤学的临床研究探索科学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目的:比较六小时延时(健择250mg/m2,六小时注射)和常规(健择1000mg/m2,半小时注射)GP方案的疗效和毒性。方法:41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六小时延时GP方案和常规GP方案治疗,观察各组的疗效和毒忡反应并行χ2榆验比较。结果:六小时延时组和常规组的有效率分别是30%(6/20)和38.1%(8/21),两组间疗效相似(P>0.05)。白细胞下
本文就放射性粒子介入治疗肿瘤进展,讨论了以下几方面内容:放射性粒子治疗前列腺癌;耻骨后开放粒子种植治疗;放射性粒子种植治疗前列腺癌的再度回归;现代前列腺癌粒子种植治疗;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计划;粒子种植治疗技术;以及美国前列腺癌粒子种植治疗的现状。
肿瘤的生物治疗是建立于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使用乍物大分子、基因以及其他天然或化学合成药物,通过调节机体自身内在免疫防御机制达到治疗和预防肿瘤目的一种全新治疗方式。肿瘤生物治疗技术问世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有别于传统治疗方式的一种极具希望的抗肿瘤冶疗手段。我国为肝癌高发地区,发病具有明显特征,约90%具有病毒性肝炎背景,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复制与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明显相关。虽然早期亚临床肝癌
目的:探讨冻干人胎盘因子(PF)对化疗客观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①PF对化疗外周血象的影响:共收治80例,采用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即均接受2个疗程相同方案的化疗,其中一个疗程为化疗+PF,另一疗程单用化疗。②评价PF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收治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脸组,即化疗+PF及对照组,即单用化疗,化疗至少2疗程。试验组第1日开始用胎盘因子,隔日一次,每次18mg im,持续3-4周。结